1941年在新加坡成立的湘灵音乐社,以守护传承南音艺术为己任,经历过辉煌与低谷,磨砺与重生。为记录这段求存成长,转型蜕变的历史,湘灵出版新书《行而不辍》,来临星期六(14日)将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行新书发布暨“琵琶声起·新莺出谷”年度表演。

南音原名“弦管”,最早以“梨园”姿态出现在唐代宫廷,明清之后退隐闽南地区,走入村社庙宇,与民间红白喜丧、酬神娱兴结合。百多两百年前,南音随着早期移民下南洋,走进闽南人聚集的驳船码头、庙宇会馆等。弦友开始结社立庐,南音成为思乡游子的心灵寄托。

新书《行而不辍》由资深记者谢燕燕著,从湘灵音乐社的灵魂人物丁马成领导时期讲起。在丁马成1977年出任社长时,南音已面临着“萧萧寥寥,后继无人”的困境。在他开创性的领导下,湘灵音乐社开拓国际视野,倡导亚细安南乐大会奏,结人脉,集资源,创品牌,打下坚实的经济与艺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