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仁:音乐让反派跳舞

王致仁:你如何倾听这个世界,感知音色和比例,就会奏出怎样的音乐。(受访者提供)
王致仁:你如何倾听这个世界,感知音色和比例,就会奏出怎样的音乐。(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来自香港的钢琴家王致仁,最大的理想是成为第一位22世纪的音乐家。他深信莫扎特说的,解除分歧的办法不是杀戮,而是音乐是艺术。

一身净白的中式长衫登台演奏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王致仁给人的第一视觉印象是颇具仙风道骨。这位来自香港的钢琴家自幼在英国学琴,目前旅居德国柏林。他喜欢弹17世纪的巴洛克音乐,曾录制出版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但他说自己最大的理想是成为第一位22世纪的音乐家。

今年2月24日和25日,王致仁在本地维多利亚音乐厅与新加坡交响乐团同台演绎莫扎特的《第17号钢琴协奏曲》,却在排练和演出中擅自“篡改”第三乐章的乐谱。指挥张弦听到后先是皱眉,随后不禁莞尔。

解除分歧的办法是艺术

电影《莫扎特传》是王致仁的音乐启蒙之一,他最爱的莫扎特作品包括极具童话色彩的歌剧《魔笛》。故事讲述在黑暗与光明对立的世界中,一位天真快乐的捕鸟人帕帕基诺拥有一串神铃。每当他遇到坏人就摇动神铃,反派们从未听过这种天籁,乐得手舞足蹈。与被铃声所引来的动物一起载歌载舞地离去。

“这个故事有趣又深刻,让我深感震撼。”王致仁说:“我们当下仿佛又陷入二元对立的世界,充满冲突与对抗。但莫扎特告诉我们,解除分歧的办法不是杀戮,而是音乐是艺术。”

在莫扎特《第17号钢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中,有一乐句的节奏型和帕帕基诺的神铃旋律颇为相似,同时左手留有大片空白。王致仁天马行空地发挥创意,以对位法的作曲技巧把捕鸟人的旋律写进左手,妙趣横生。

从古典音乐中发掘未来音乐

与王致仁的谈话中,意大利钢琴家及作曲家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我弹的莫扎特就从布索尼而来。”王致仁说:“和很多学钢琴的琴童一样,我最早通过布索尼改编巴赫的《恰空舞曲》知道这个作曲家。后来读他的著作和乐谱,发现他是一个极富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作曲家。”

2021年王致仁录制出版的《哥德堡变奏曲》即包含布索尼在巴赫原作上的一些变奏,王致仁也发挥了一些创意。“每当我手捧这些被奉为经典的乐谱,都仿佛听到作曲家对我说:‘我们已经去世了,你还活着。你要做些什么?’”

王致仁说自己想做第一位22世纪的音乐家,做推开大门的那个人。“不是为了出名或留名。第一个推开门的人往往是不被重视甚至被遗忘的人。”王致仁说:“拉威尔(Maurice Ravel)称萨蒂(Eric Satie)是为后来法国音乐家推开大门的那个人,但人们只记得他的一首《裸体舞曲》。事实上他做了很多尝试,虽然有些音乐现在听起来也很奇怪,但他是铺路的人。”

画画不是消遣爱好

王致仁在英国求学工作20年,两年前搬到德国柏林。这座城市的气质深深吸引他,早在他18岁第一次去拜访时就感受到。

“第一次去是拜谒布索尼的墓碑。他是意大利人,但在柏林生活时间最长,也埋在这里。”王致仁说:“这座城市充满文化活力望向未来,大量的音乐家、作家、画家都定居在这里,这让我的想象力保持充沛。”

王致仁喜欢看画,搬到柏林后也开始自己画。他说自己不是以画画作为业余爱好打发时间或放松心灵那种。“和写音乐一样,画画也是一种修炼。”王致仁说:“你如何倾听这个世界,感知音色和比例,就会奏出怎样的音乐。同样,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就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