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和小说家间的双声道叙事

《紧急状态》收录于城市书房的“城市译丛”出版计划,以小人物的故事刻画新马左翼运动和政治拘留的动荡岁月。(城市书房提供)
《紧急状态》收录于城市书房的“城市译丛”出版计划,以小人物的故事刻画新马左翼运动和政治拘留的动荡岁月。(城市书房提供)

字体大小:

在本地小说家和译者程异看来,新闻报道和历史著作须具备客观和全局的观点,但小说关注的是被卷入历史大浪的个人。小说家如何穿过时间,留住历史?译者的翻译工程又意味着什么?

每个大历史事件中,新闻论述和数字统计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各自的故事,却可能卷入和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在本地作家和译者程异(Jeremy Tiang)看来,新闻或历史论述必须纵观全局,小说则可以处理个中的小人物故事。

2009年,程异在挪威奥斯陆往特隆赫姆的夜班火车上,深夜未眠,文思泉涌,写成的短篇小说“Trondheim”获得当年的新加坡金笔奖,这笔奖金让他得以专注写长篇小说。他走访马泰两地的华人新村和马共居住的友谊村,在国家档案馆聆听口述历史,进行人物采访。2017年,“State of Emergency”出版,隔年获新加坡文学奖。其中译本《紧急状态》在今年出版,走进了华文阅读世界。

《紧急状态》讲述了新马左翼运动和政治拘留的动荡岁月。 小说六章即描写六个人物,包括对抗争满腔热血的华校生秀丽与背景截然相反的伴侣刘杰森,随秀丽加入马共森林游击队的南德,回国寻求大屠杀历史真相的记者雷瓦希,秀丽的儿子亨利和外甥女史黛拉。在波涛汹涌的政治潮流中,个人与集体艰难前行。

纪实小说和历史论述又有什么不同?程异认为,新闻报道和历史著作都必须具备客观和全局的观点,但小说看待的是被卷入历史大浪的个人故事。

 

《紧急状态》作者程异:作品呈献给中文界的读者,会带来不同的看法。(受访者提供)

从翻译中获丰富灵感

程异既是小说家,也是译者。他的译著至今逾30本,包括英培安、海凡、尤今、张悦然、双雪涛、颜歌、刘心武和骆以军等作家的小说。今年,他也凭译作“The Ninth Building”(原著为邹静之《九栋》)入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

在书写《紧急状态》的过程中,程异也积极翻译,从中获得丰富灵感,尤其是英培安的《骚动》和王润华的《重返集》。“在某程度上,《紧急状态》可以说是跟《骚动》进行一场对话。”

如今,《紧急状态》的中译本面世,由林琬绯和陈思安合译。林琬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领袖林清祥的侄女,陈思安是作家、编剧、导演和译者,程异曾翻译她的话剧作品,彼此间已形成默契。

程异受访时说:“译者有自己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自然能为作品带来新的意义,而作品呈献给中文界的读者,也会带来不同的看法。”

 

《紧急状态》译者林琬绯:五六十年代风起云涌的大时代,从来没有觉得距离遥远。(受访者提供)

林琬绯在译者序中提到,自己虽然是70后,但五六十年代风起云涌、热血澎湃的大时代,从来没有远离她。她从小听长辈忆述碎片化的故事,长大后官方叙事却占主流,幼时故事成为难以启齿的家族史。直到阅读《紧急状态》英文原著,记忆中的故事片段得到补足,变得立体,也让她主动提出翻译本书。

“我有冲动也有责任用中文写出这段故事,让更熟悉用中文阅读的长辈,也能从书中看到自己的身影,找到自己的过去。”

《紧急状态》译者陈思安:大学毕业后,才开始关注并重新认识新马地区。(受访者提供)

文学是最深切的入口

陈思安受访时说,她这代人对新加坡最初的记忆,是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奇迹,是对一个文化、语言同源的背景下更加文明而繁华的国度的想象。直到大学毕业后,阅读渐渐涉猎到亚洲近现代史的部分,才开始关注并重新认识新马地区。

“尽管社科书籍能帮助我梳理历史脉络,但真正走近一个国家和其中的人,文学才是对我而言最深切的入口。”

陈思安分享说,她随黄锦树、张贵兴和黎紫书的作品,徜徉于马来半岛胶林间、锡都的世俗小城里和砂拉越的村落中,程异的《紧急状态》又带她走进了风云变幻时的新加坡。流连在这些作品里,历史变得有气味,有温度,有面孔,远非某种“主义”可以概括。

早报文学节上,程异将连同林琬绯与陈思安,聚焦《紧急状态》进行分享。除了创作与翻译初衷,探讨的课题包括:两位出身背景迥然的译者,为何携手翻译一部小说;译者从什么角度参与历史记忆建构工作,又为何觉得这部作品极具作者野心?分享会上也将深入探讨小说能否弥合社群之间的鸿沟,文学翻译是否能将历史保存下来。

曾翻译过双雪涛《艳粉街》和张悦然《茧》的程异,也将和两名作家展开对谈。《艳粉街》和《茧》里的几个故事,展示了两代人的命运,故事背景跨越的30年,正是中国发展巨变的30年。作为见证者,小说家如何穿过时间,留住时间?译者的翻译工程又意味着什么?

作为译者,程异认为翻译之于文学作品,是一种很密切的关系,因此他首要的考虑就是自己想融入哪些作品。他也说:“翻译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就像一个演员出演迥异的角色。不是保留或流失什么的问题,我关注的是能从原文获得什么启发。”

两场活动由《联合早报》主办,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和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联办。

故事双声道:历史记忆,跨域共情,以及《紧急状态》的中译(双语,现场提供传译)

  • 日期:5月27日(星期六)
  • 时间:晚上7时
  • 地点:报业中心礼堂(1000 Toa Payoh North S318994)
  • 主讲:程异、林琬绯、陈思安
  • 主持:曾昭程(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 报名:https://go.cityreading.sg/stateofemergency或扫码

穿过时间和语言

  • 日期:5月28日(星期日)
  • 时间:下午4时30分
  • 地点:报业中心礼堂
  • 主讲:程异、张悦然、双雪涛
  • 主持:刘晨(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 报名:https://go.cityreading.sg/throughthecities或扫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