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活动群起“抢观众” 幸福的烦恼

订户
赠阅文章
订户专享 赠阅文章

早报新添“赠阅文章”功能!凡早报VIP会员,每月可赠阅 5 篇订户专享文章。

了解更多
本地学者、诗人陈志锐(舞台中)在《文字现象2022》发布与座谈会上形容现在是后疫情时代,文人作品多元。艺文活动也在疫情后百花齐放,构成了新的文化现象。(龙国雄摄)
本地学者、诗人陈志锐(舞台中)在《文字现象2022》发布与座谈会上形容现在是后疫情时代,文人作品多元。艺文活动也在疫情后百花齐放,构成了新的文化现象。(龙国雄摄)

字体大小:

后疫情时代,本地艺文活动纷纷回归现场。4月起,华语艺文活动满档,多重选择对受众是种幸福,但活动之间不免陷入竞争状态。艺文界该如何找到合作和协调的机制,避免太多活动撞期?如何开拓观众?几名活动负责人、活动参与者接受访问,谈谈当前华语艺文活动盛况的喜与忧。

本地学者、诗人陈志锐在早报文学节《文字现象2022》发布与“文学推手”座谈会上形容,现在是AC年代,After COVID,后疫情时代。而这种后疫情特征最显著的表现是,大家力求摆脱疫情的描述,书写更多元的情境,这便是他主编《文字现象2022》所看到的本地华文创作的多元特征:m,即multi-。

本地艺文活动也在AC时代纷纷回到现场,2023年4月起,本地艺文活动排得密密麻麻。这里列出几个主要大型华语相关活动:

世界书香日暨文学四月天(4月1日至5月27日)第11届新加坡华语电影节(4月28日至5月7日)第六届“华彩”节(5月12日至6月18日)“新空下”全国学生新谣音乐节音乐营(5月20日和21日)第14届亚洲少儿读物节(5月25日至28日)中学、高中语文特选写作营与双文化营(5月29日至31日)第三届早报文学节暨首届城市阅读节(5月26日至6月3日)2023年阅读节(6月23日至7月16日)新加坡诗歌节(7月28日至8月6日)除了上述活动,本地还有院校、书店、文化团体与个人举办的许多节目,对受众来说,这么多选择是最幸福的事。但在新加坡华语群体逐渐萎缩、老化的当儿,节目全挤在同个时期,参与者的来源会不会都来自某一两个特定群体?竞争的结果,会不会使得活动最后无以为继?这篇专题就邀请几名活动负责人、活动参与者来谈谈当前华语艺文活动盛况的喜与忧。

订阅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