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却不能相守,直教人以生死相许——莎翁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永恒的经典,殉情的结局更成为千古绝唱。然而站在21世纪的视角,爱情是否必然如此悲壮?

2019年首演的音乐剧《与朱丽叶》(& Juliet)以反转手法重构经典,假设罗朱二人起死回生,假设罗密欧其实是个花花公子,以朱丽叶的视角,该如何面对爱情这个命题?

《与朱丽叶》最早在英国曼切斯特歌剧院首演,随即掀起旋风,席卷英国伦敦西区剧院和美国纽约百老汇,2022年获托尼奖9项提名。2023年2月,该剧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摄政剧院上演,原班卡司将在今年9月登陆新加坡金沙剧院,新加坡是该剧目前在亚洲的唯一巡演地。

戏中戏结构 充满张力

剧情采用莎士比亚招牌式的“剧中剧”手法。开幕场景中,莎翁正在剧团排练《罗朱》,此时他的夫人安妮·哈瑟维(Anne Hathaway)出现,二人对剧情的走向产生分歧,剧中人物的命运也在这对夫妻的争吵与妥协中被不断改写。

在安妮的构思下,正值青春花季的朱丽叶没有成为爱情的殉葬品,而她甚至在罗密欧的葬礼上发现他竟然同时与很多人有浪漫关系。在保姆安吉丽(Angelique)和好友梅(May)的陪伴下,她踏上了前往巴黎的寻找自我之旅。

朱丽叶与一众好友踏上前往巴黎的寻找自我之旅。(Base Entertainment提供)
朱丽叶与一众好友踏上前往巴黎的寻找自我之旅。(Base Entertainment提供)

在巴黎,一众好友偷溜进舞会。舞会的男主角弗朗索瓦与朱丽叶年龄相仿,有近似的家庭背景和挣扎。两人感情升温很快订婚,只是毫无感情经验的弗朗索瓦又不小心卷入与梅的情感纠缠。

面对如期而至的婚礼和纠结的三角关系,更让朱丽叶感到绝望的是罗密欧竟然也起死回生,向她许下海誓山盟,希望她回心转意。摆在朱丽叶面前的,是怎样的抉择与未来?

全程笑点 不失深刻

虽然剧情听起来很纠结,人物之间的台词却充满风趣和幽默。记者在摄政剧院的亲身体验是,观众全程笑点不断,却在某一刻突然走心动情。如果说罗朱等人之间的多角关系充满青春的盲目与冲动、误解与误伤,那么这场“代理战争”背后的老两口,则在激烈的争吵中与彼此和解,与自己和解。

饰演安妮的演员莱帕默(Amy Lehpamer)说:“历史上的安妮被莎士比亚留在乡下老家带孩子,我相信她一定非常渴望参与丈夫的人生与创作。因此这部剧不仅仅是对于朱丽叶这个角色的假设反转,也是对于安妮这个历史人物命运的续写。”

安妮(左)和莎士比亚之间的争吵和妥协是剧情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人物走向和解之关键。(Base Entertainment提供)
安妮(左)和莎士比亚之间的争吵和妥协是剧情的主要推动力,也是人物走向和解之关键。(Base Entertainment提供)

“在与丈夫共同创作的过程中,两人也开始直面婚姻中被深埋的问题,最终在一段坦诚的对话中彼此和解。”莱帕默说:“因此这部剧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任何年龄层的观众都可以把舞台当作一面镜子,既能从中体会什么是青春,也能照见自己在婚姻关系中的问题。”

饰演朱丽叶的演员梅里波尔(Lorinda May Merrypor)说:“朱丽叶这个角色最吸引我之处是她能毫不畏惧地做自己,相信自己的本心。出演这个角色也让我每次登台前都能更相信自己。而她在剧中勇敢的自我探索之旅,和并不总是完美的爱情,相信也会引起很多观众的共鸣。”

经典金曲 重新演绎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音乐剧并无为剧情原创的音乐。作为一部“点唱机音乐剧”(jukebox musical),剧中的音乐主要基于已有的热歌金曲,不过绝大多数都出自传奇音乐人马克斯·马丁(Max Martin)之手。

观众将听到“It’s My Life” “Since U Been Gone” “Roar” “Baby One More Time” “Larger Than life” “That’s The Way It Is”和“Can’t Stop the Feeling”等金曲——款款都是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英语流行乐坛经典,只是放在全新的剧情和语境下,更显妙趣。

该剧在新加坡获M18评级,并非涉及色情、血腥和暴力,而是剧中角色梅的非二元性别设定,以及Ta与佛朗索瓦的拥吻片段。

  《与朱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