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创刊百年,由《联合早报》和新加坡华乐团携手为读者呈献的“经典回响之百年乐韵”音乐会,来临周末(8月4日、5日)即将在新加坡大会堂奏响。这场音乐会的节目由早报读者通过网络投票,从跨越百年历史的百首曲目中精选。

8月4日晚的音乐会是为参与投票的读者专场,早报送出300对门票。5日的音乐会面向公众开放,早报订户享有25%购票优惠。为特别答谢购票支持的观众,新加坡华乐团将在当晚加演《东海渔歌》和二胡演奏家赵剑华独奏的《二泉映月》。赵剑华近日新得一把名贵二胡,也将在这场音乐会上祭出首演。

版本传承两位大师

《二泉映月》是二胡曲目中最著名的作品,也是这次读者票选中呼声最高的作品之一。赵剑华介绍:“《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瞎子阿炳’,创作的乐曲。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者曾带着钢丝录音机到无锡,请阿炳演奏录下原版。但是原版录音太长,主题重复了七八次,后来有闵惠芬、王国潼、萧白镛和彭修文等大师精简修订出三四个经典版本。”

作为二胡演奏家,赵剑华的音色醇厚苍劲,令人回味。他上一次与大乐队协奏《二泉映月》,还是30多年前与顾立民指挥的人民协会华乐团,即新加坡华乐团的前身。此次演奏的版本是由彭修文修订的乐队协奏版,但他在独奏上的处理,源自已故恩师闵惠芬。

闵惠芬是中国二胡界的泰山北斗,赵剑华是她的首徒大弟子。赵剑华说:“闵老师对这首曲目的理解是孤独的夜行者。虽然曲名是无锡著名的景观,但阿炳是个盲人,因此这首曲目抒发的更多是内心世界,是对人生的理解,而非视觉感官上的优美景色。”

不过他指出,乐队的协奏部分非常悠扬动听,或可作为“二泉”的阑珊夜色,与孤寂的独奏交相呼应,让音乐更有层次感。

名贵木料二胡 初试啼声

赵剑华还特别介绍,这次他独奏使用的二胡是由名贵的海南黄花梨木而作,价值超过6万新元,是他今年6月去上海演出,特别绕道苏州从好友制琴师周宏坤处所得。带回新加坡后,每日不停把玩、演奏,爱不释手。

“海南黄花梨木质地非常坚硬,共振很好,特别能演奏刚硬、苍劲的音色,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位孤独者的声音。琴虽然是新琴,但料子是旧料,是周宏坤30年前从收来的明清家具拆得,有淡淡的木香。我练琴的时候也别有一份滋味。”

赵剑华说,海南黄花梨木因稀有而名贵,虽然很多藏家购藏,但他还没听说有人用此木料的琴在音乐厅演奏。这把琴的穿透力也很强,因此他希望把这把琴初试啼声的首秀,献给早报和华乐团共同的读者和观众。

经典回响之百年乐韵

  • 新加坡大会堂

  • 8月5日(星期六)晚上7时30分

  • 票价:20元

  • 早报订户享有25%优惠,扫描QR码可获得优惠码

  • 购票:sistic.com/events/lhzb0823

扫描QR码,订户可在“早报俱乐部”的文章中获取购票优惠码。
扫描QR码,订户可在“早报俱乐部”的文章中获取购票优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