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粤剧团体敦煌剧坊总裁、联合创办人黄仕英10月18日(星期三)去世,享年83岁。留下遗孀胡桂馨,两女黄渭珊、黄渭莹。
敦煌剧坊在脸书发布黄仕英去世的消息:“亲爱的朋友和支持者们,我们失去了黄仕英先生这一支柱,对他的去世感到非常悲伤,我们将承诺继承他的文化遗产并继续前进。”
曾任新加坡警方发言人、助理警察总监,也曾从商的黄仕英,1981年和妻子胡桂馨创立敦煌剧坊,胡桂馨任敦煌剧坊艺术总监,敦煌剧坊是本地重要的粤剧团体,自成立以来推广粤剧为主的华族传统戏曲。
胡桂馨(84岁)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透露黄仕英因脑出血过世。与黄仕英既是夫妻,又是合作伙伴,胡桂馨受访时难掩悲痛,她说:“我们1965年结婚,两个人享受过美好时光,当然也患难与共。去年12月,他因痛风减少驾车,我负责接送他,两人度过一段更亲密的老夫老妻生活。”
在工作上,两人分工合作,黄仕英主团务,胡桂馨搞艺术。胡桂馨说自己站在艺术立场上,观点偶有不同,但都能沟通解决。仍坚守在舞台上的新加坡文化奖得主胡桂馨说:“尽管现在团里失去了他,但我答应过他,我跟敦煌剧坊会继续坚持下去,一步一步地努力走下去。”
英语唱粤剧反响大
黄仕英生前在敦煌除了处理团内行政事务,也编剧和创作,中英精通的他曾编写中英文剧本。
敦煌成立后,黄仕英很有计划地把粤剧推广到民间,包括在联络所和学校作巡回演出,举行粤剧讲座,以及用英语演出粤剧等,其中又以用英语演出粤剧最具创新性,反响也最大。
黄仕英编写的英语粤剧有《白蛇传》和《清宫遗恨》等,黄仕英认为,粤剧英语化是粤剧自我革新的办法。他曾说:“传统粤剧自60年代末已走向没落,我们要接近和吸引新的粤剧爱好者,就一定要想办法创新,而英语唱粤剧就是个最好的办法。”
除剧本外,擅长中西音乐乐器的黄仕英,在粤剧音乐上也做出许多革新,把西洋乐曲和乐器如萨克风、小提琴等加入粤剧音乐,让粤剧呈现新鲜感。他还带领敦煌剧坊走出国门,到过中国、韩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埃及、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演出。
提升粤剧演出文化层次
本地戏曲界人士悼念黄仕英,认为他的离世是本地粤剧界损失。
戏曲、戏剧专业导演与演员朱振邦说认识黄仕英40多年,与黄仕英相识时,黄仕英才36岁却已然醉心于艺术。朱振邦说黄仕英在人生不同几个阶段中,皆对发扬戏曲不遗余力。
朱振邦说:“1970年代中后期,黄仕英在人民剧场基金会任秘书时,曾引进不少专业团体来演出,带动了年轻人对粤剧的喜欢,这些年轻人现在都是粤剧剧场的中坚,包括卢眉桦、我等人;黄仕英和胡桂馨加入冈州会馆粤剧团后,同为知识分子的两人将粤剧从一般的会馆文娱演出提升到更高的文化层次,带团出国参加文化节、艺术节;后来黄仕英90年代初去中国参加羊城国际粤剧节后,受到启发,带领敦煌创办狮城国际粤剧节、狮城地方戏曲节,将浙江婺剧、江西赣剧、山西晋剧、广西桂剧、甚至黑龙江的龙江戏等带进来展演,极大开阔本地戏曲工作者和观众的视野。”
戏曲学院艺术总监张莉也肯定黄仕英对本地戏曲,尤其是粤剧界做出的贡献,她说:“黄仕英在剧本创作和作曲方面有独特见解,新加坡失去了一个戏曲方面的人才。我印象深刻的是,数年前曾在剧场观剧后和他谈论戏曲发展的前景,他很乐观,也坚定地说自己这一代人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粤剧在新加坡传承下去!”
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艺术总监蔡碧霞认为,本地戏曲剧本和戏曲文学人才匮乏,黄仕英是不可或缺的此类人才,而他带敦煌去海外演出的举措,也极大提升了本地粤剧的国际知名度。
敦煌剧坊将在2024年1月7日上演黄仕英的遗作、大型历史剧《冲冠一怒为红颜》。该剧由黄仕英编写,描述中国明末清初名将吴三桂与“江南八美”之一陈圆圆的恋爱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