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书展之一——法兰克福书展于10月22日在喧嚣中落幕。

本届书展最大亮点是2022年在纽约遇刺的英籍印裔作家萨尔曼·鲁西迪(Salman Rushdie,又译拉什迪)首次公开露面,在文艺界人士的祝福中接过德国书商和平奖。鲁西迪被刺客夺走了右眼视力,不过现年76岁的他已经恢复元气,并准备出版“Knife: Meditations After an Attempted Murder”(暂译:刀——一次未遂刺杀事件后的冥想)。

劫后余生,作家鲁西迪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他仍不放弃写作。10月22日,他在文艺界人士的祝福中接过德国书商和平奖。(路透社)
劫后余生,作家鲁西迪虽然失去了一只眼睛,但他仍不放弃写作。10月22日,他在文艺界人士的祝福中接过德国书商和平奖。(路透社)

节外生枝

2023年10月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的恐怖主义、暴力复仇,使书展气氛凝重,以巴冲突升级带来的政治与人道主义危机让书展节外生枝。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聚焦斯洛文尼亚,其中一位受邀作家、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Zizek)在开幕演讲中谴责哈马斯的恐怖行为,同时批评德国文学奖项LiBeraturpreis选择延期不在书展颁奖予巴勒斯坦作家阿达尼亚·希布里(Adania Shibli)的决定,并尝试解释巴勒斯坦长久以来面对的压迫问题,结果演讲被台下听众打断,批评齐泽克相对主义,齐泽克则回呛对方的取消文化,试图禁止异议,场面剑拔弩张。

颁奖礼延期,加上法兰克福书展总监岳根·博思(Juergen Boos)发表个人声明谴责哈马斯并“完全声援以色列”,引发印度尼西亚出版商协会、马来西亚教育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迦图书管理局、阿联酋出版商协会、埃及的阿拉伯出版商协会纷纷退出法兰克福书展以示抗议,声援目前遭受轰炸面对人道危机的巴勒斯坦。

这一切就在参与书展的新加坡出版商协会(SBPA)代表团眼前发生。协会会长、Epigram Books出版社创办人黄为忠受访时说,尽管一些国家与地区退出书展,但他们的代表团成员还在现场,后来岳根·博思为了息事宁人,亲到会场东南亚展区拜访参展商,黄为忠充当和事老,把马来西亚出版社的代表拉过来,三方在新加坡馆交流,化解尴尬。

延伸阅读

本地作家台湾出书 新华文学寻坐标
本地作家台湾出书 新华文学寻坐标
称主办方偏向以色列 马国退出法兰克福书展
称主办方偏向以色列 马国退出法兰克福书展
SBPA会长黄为忠认为出国参展必须长久经营才会有效果。(档案照)
SBPA会长黄为忠认为出国参展必须长久经营才会有效果。(档案照)

世界局势牵动人心,出版小国新加坡如何在偌大的书展、复杂世界的多种议题中被关注,实属难事。不过黄为忠认为,一个国际书展就应该紧扣时事,而以巴危机引发的话题并非书展全部。法兰克福书展是出版业的专业展,世界各地书商、版权机构云集,寻求合作机会,最后两天才开放予法兰克福公众,无论商家或读者,聚焦的仍是书。

2023年是继2016年之后,SBPA再次以新加坡馆名义参与法兰克福书展,黄为忠认为,在场就是一种意义。参展的目的是展示与交流,很难量化成果。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保持常年以国家展厅的方式参展。他希望本地书商可以继续得到支持。

最大费用来自展厅的搭造与出国人员的成本。这次参展团获国家艺术理事会慷慨赞助,黄为忠透露,抵消近九成成本,让参展商无后顾之忧。艺理会受询时则并未回复记者关于本届法兰克福书展津贴数额的问题。

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的新加坡馆,展示约200种本地四语出版物。(SBPA提供)
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的新加坡馆,展示约200种本地四语出版物。(SBPA提供)

展示本地四语文书籍

本次新加坡国家展厅主题为“Small Island, Big Reads”(暂译:小岛屿,大阅读),参展团展示了200种本地四语文书籍,其中以英文书为主。黄为忠坦言,要兼顾四语并不容易,毕竟展厅空间有限,如何平衡各语文书籍比例,如何达致最好效益,永远是挑战。

虽然没有本地华文书商前去,但玲子传媒执行董事兼总编辑林得楠受访时说,SBPA会员母语出版社各自推荐至多五本新书由参展团带到法兰克福亮相。对他来说,参展是为了品牌展示与寻求版权合作,综合过去经验,对玲子传媒效益最大的还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因此决定不前往法兰克福,把精力留待北京。

参展的本地英语漫画出版社Difference Engine这次收获一纸合约,他们与美国知名漫画书经销商钻石漫画公司(Diamond Book & Comic Distributors)确立合作关系,2024年起作品会在国际平台上架。代表出版社参展的刘慧敏(Felicia Low-Jimenez),也是漫画系列Sherlock Sam的联合创作者,她受访时说,法兰克福书展让人见识到国际出版业的庞大与多元,同时了解业界趋势,为各地书商建立联系。

本地出版业者、漫画创作者刘慧敏(左二)在法兰克福书展与各国漫画书商交流。(刘慧敏提供)
本地出版业者、漫画创作者刘慧敏(左二)在法兰克福书展与各国漫画书商交流。(刘慧敏提供)

引起共鸣 超越藩篱

在茫茫书海中如何才能被看见?刘慧敏说:“我想与其琢磨新加坡的独特性是什么,不如思考是什么让新加坡文学具备普世性。我们已经有了许多引起世界其他地方读者共鸣的故事与主题,尽管地点设定在新加坡或东南亚,人物来自新加坡或东南亚。只要我们继续书写与出版让读者有共鸣的作品,他们一定会对新加坡文学感兴趣。书的意义就在于认识世界。”

时代精神书屋(Ethos Books)参展代表关彦彤与黄玮琳也发现欧洲书商对东南亚文学相当感兴趣,尤其是关于离散经验、地方社会政治、历史与环境主题的作品。

她们异口同声地说:“外国书商希望通过新加坡文学认识新加坡社会,尤其是不同于《疯狂亚洲富豪》所描述的新加坡社会。”

目前在德国柏林参与写作计划的新加坡小说家李婉婷(Amanda Lee Koe)这次也受法兰克福书展邀请,参与两场关于女性主义与创作的座谈。对她来说,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超越国籍、地域和种族等范畴”,作家的国籍身份对读者而言并不重要,重点在于声音有没有独特性,故事够不够精彩。

本地英文作家李婉婷认为好的文学超越国籍、地域与种族。(档案照)
本地英文作家李婉婷认为好的文学超越国籍、地域与种族。(档案照)

“但在本地,本土故事是我们理解自己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希望人们可以珍惜新加坡作家的默默耕耘,因为他们的努力丰富了我们共享的文化织锦。”

李婉婷、刘慧敏之外,目前旅居纽约的饮食作家黄明玲则受本地出版社名创国际(Marshall Cavendish International)邀请,到法兰克福书展推广新加坡娘惹饮食文化。

艺理会根据需求提供支持

2023年重启法兰克福书展新加坡馆,本地书商是否能够期待艺理会持续支持,将之打造为年度文化输出重点项目?接下来其他国际大型书展如北京图书博览会、伦敦国际书展、意大利波隆那童书展等能否见到新加坡馆的招牌?对此,艺理会并未直接回应。

艺理会司长(文学艺术拓展) 阿茹娜·约翰逊(Aruna Johnson)通过电邮综合答复了联合早报的询问。她说:“配合新加坡艺术拓展蓝图(Our SG Arts Plan,2023-2027)推动创意经济的战略,艺理会与本地作家、出版商和中介机构密切合作,通过国际化、创新和新的商业模式打造可持续的文学艺术场景。”

新加坡艺术拓展蓝图于今年9月由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左二)在金沙会展中心推介。(档案照)
新加坡艺术拓展蓝图于今年9月由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左二)在金沙会展中心推介。(档案照)

她指出,艺理会根据每个语言社区的需求提供支持,包括资助想要开拓市场与受众,或想要通过翻译与改编寻找机会的作家与书商。艺理会也将“与业内的关键持份者合作,在国际贸易平台建立强大影响力,扩大他们的专业网络、商谈交易。”

展示新加坡童书

黄为忠希望通过这次法兰克福的经验促成2024年3月在意大利波隆那童书展设新加坡馆。他认为新加坡各语文童书已经建立规模,应向世人展示。他也积极筹备,希望SBPA 2024年能在新加坡举办一个“新加坡童书展”,向本地读者展示新加坡童书的多元面貌。

最近借法兰克福书展平台公布的“白乌鸦书目”(The White Ravens),就有两本新加坡童书入选:李文良华文绘本作品《当披着羊皮的狼遇见披着狼皮的羊》与《海峡时报》前副总编辑亚伦·约翰(Alan John)撰写、插画家郭宏驯绘图的英文绘本“Grandma’s Tiger”。

“白乌鸦书目”是德国慕尼黑国际青年图书馆编制的年度儿童文学书目,2023年从57个国家、39种语言中选出200本儿童或青年文学作品。此前,余广达绘图、林得楠撰写的《辛苦了红头巾》,以及虎威创作的《小熊的新衣》,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入围。

李文良《当披着羊皮的狼遇见披着狼皮的羊》讲述狼与羊变成好友的故事。(李文良提供)
李文良《当披着羊皮的狼遇见披着狼皮的羊》讲述狼与羊变成好友的故事。(李文良提供)

李文良受宠若惊,希望能借此机会2024年3月前往意大利,参与他梦寐以求的波隆那童书展。到欧洲经济负担沉重,李文良想申请艺理会补助,不过已经过了申请周期,他现在正向当局上诉,毕竟白乌鸦突然现身,他必须把握机会。

为什么要到欧洲推华文绘本?李文良认为语言的新鲜感会让欧洲人感兴趣。“毕竟我们来自新加坡,可以用英语讲解。如果我们要推的是一本英文书,对欧洲人来说吸引力可能不会太大。在这本《当披着羊皮的狼遇见披着狼皮的羊》中,我专注于手写文字,把中文字当成画……此外要吸引外国读者,书的内容就必须具备普世性。以童书为例,动物、寓言,都是大家能接受的。不是说不要做新加坡故事,而是要凸显新加坡,同时又普世。”

《当披着羊皮的狼遇见披着狼皮的羊》讨论友情,呼吁人们不要以貌取人,不要种族歧视,或许正是这些内容打动了评审。

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吸引超过11万公众到场。(取自法兰克福书展官网)
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吸引超过11万公众到场。(取自法兰克福书展官网)

参展的反思

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吸引来自130个国家的10万5000名商业访客,以及11万公众参与。总监岳根·博思通过新闻稿总结道:“人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因为他们知道,在法兰克福开展业务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战争和危机的时期,法兰克福书展捍卫言论自由的政治意义变得更加重要。”

对新加坡参展团来说,无论欧美书商对新加坡作品感不感兴趣,在场就是意义。黄为忠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反思:东南亚/亚细安可不可以像欧洲那样,先相互了解区域内的作品?他以欧盟主办的欧盟文学奖为例,通过奖项提高区域内优秀作家知名度,并且翻译作品衔接各语读者。

黄为忠相信,多语的新加坡可以成为东南亚文学与出版的中心。有能力将区域内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再推广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