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物,也留恋历史。生活在人多地寡、寸土如金的城市里,也许无法阻止市容改变,但走入任何一个新加坡人的家里,一定能找到一些有故事的个人收藏。当物件有了故事,它就不再是身外之物,还能反映时代面貌。

从三寸金莲到报刊卡带、瓷碗蒸器和婴儿背带,这些日常之物,不在其物质价值,而是物件所蕴藏的故事,它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不动声色地叙说这座浮城的故事。

由新加坡国家文物局赞助部分经费的《物说新语》播客由本地文字工作者叶孝忠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亚太地区环境项目经理沈帼英联合制作,找来20个不同行业、种族的新加坡人,每集访问一个嘉宾,通过他们的私人物件,述说新加坡的过去,拼凑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回忆。

《物说新语》节目可在Apple Podcasts和Spotify等平台收听,也推出浓缩英语版“The Objects that Made Us”,分享其中六个新加坡人的私人物件与物件背后的故事。

三家书店展出部分物件

为配合节目播出,制作团队和本地三家书店——友联书局、友谊书斋和草根书室合作,从1月28日至2月29日,在书店里展出部分物件。此外也举行四场分享会,活动入场免费。欲询问详情,可电邮wonder22wander@gmail.com。

制作团队也发起征文活动,凡通过播客专页留言,或通过电邮诉说一件对自己有意义的物件,并说明原因,就有机会赢得友谊书斋、友联书局或草根书室赞助的精美礼品。

我们和“小报”有约!

想亲眼看看新加坡上世纪50、60年代的小报吗?本地文史研究者苏章恺将分享小报收藏,以及背后的有趣故事。

  • 日期:1月28日(星期天)下午2时至4时

  • 地点:友联书局(Blk 231 Bain Street #03-01 Bras Basah Complex S180231)

  • 讲座嘉宾:苏章恺

一张纸,牵引出家族的历史

本地文物收藏家张旗闻将带来一些与二战历史有关的文物和它们的故事,包括一张对他个人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据时代人口普查表格。  

  • 日期:2月17日(星期六)下午2时至4时

  • 地点:友谊书斋(Blk 231 Bain Street #02-15, Bras Basah Complex S180231)

  • 讲座嘉宾:张旗闻

My Father was a Rock Star! (讲座以英语进行)

知名剧场工作者兼导师Aidli Mosbit将分享她的父亲短暂却耀眼的马来摇滚乐团事业,1960年代本地马来青年对流行乐的热爱以及他们所创造一个时代的歌曲。

  • 日期:2月18日 (星期日)下午4时至傍晚5时

  • 地点:草根书室(25 Bukit Pasoh Road S08983)

  • 讲座嘉宾:Aidli Mosbit

那些陪着我们长大的港台歌曲

无论哪个年代,流行文化都会在年轻人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回忆。1980年代,港台流行音乐更是伴随着年轻人的成长。他们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提早认识日后的现实,甚至是作为学习华文的养分。卓宜丰将带来当年的卡带和唱片,以说听会的方式,和大家一起,一边听歌,一边分享往日情怀。

  • 日期:2月24日(星期六)下午2时30分至下午4时30分

  • 地点:唐城图书馆(133 New Bridge Road #04-12 S059413)

  • 讲座嘉宾:卓宜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