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8岁的新加坡女生陈怡鸰在德国奥格斯堡生活,是当地国立歌剧院的一名歌剧导演。这是一个非常专业又极其小众的职业。再早些年,连她也没听说过这个专业。与其说是她主动选择了别样人生,不如说是命运选择了她。

陈怡鸰说自己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但母亲乐于见她从事音乐并十分支持,这和包括父亲在内的传统亚洲父母很不一样。“五岁时妈妈送我去学钢琴,中学时我在丹戎加东女中报读音乐特选课程(MEP)主修钢琴,参加学校合唱团,还在校外跟歌剧女高音郑艾莉学声乐。”

陈怡鸰是个有话直说的直性子,她说自己热爱音乐但不喜欢练琴,喜欢在台前台后忙里忙外,是学校合唱团的主席,也担任过学生指挥。在国家初级学院读MEP时,她还副修了声乐,也在课余时间教钢琴、教声乐,补贴家用。

选择音乐作为职业,陈怡鸰的想法非常朴实:“当然是喜欢音乐,而且从我当时的经验来看,在新加坡当一名音乐老师有稳定的收入,不会饿死。”国初MEP老师萧奕强建议她考虑去德国或奥地利留学,不仅学费低,又是古典音乐的发祥地,因此陈怡鸰在A水准会考后开始学习德语,为留学做准备。

2015年,陈怡鸰第一次来到心目中的音乐圣地维也纳,主动联系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的声乐老师,当时她的想法还是学习声乐。不过老师们对她的观察很犀利,说她虽然技术条件很好,但在她身上看不到一个歌剧演员热切的舞台欲。陈怡鸰也认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仅仅是唱歌而已。

招考老师帮忙选专业

陈怡鸰先找到一所私立音乐学校落脚,在之后一年七个月的时间里,她尝试申请各种专业,目标是进入享誉世界的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音乐教育、音乐治疗我都申请过,音乐治疗的专业考试,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陈怡鸰在古典音乐领域积累的通识,奠定她成为歌剧导演的重要基础。(受访者提供)
陈怡鸰在古典音乐领域积累的通识,奠定她成为歌剧导演的重要基础。(受访者提供)

陈怡鸰说,自己在考试中表现很好,因为她不仅会弹钢琴、会唱歌,还会吉他、小提琴等乐器,即兴演奏和理论课都很好,招考老师是一名音乐治疗师,对她赞赏有加。但在面试阶段,老师问她为何想要报读这个专业,是否有在医院工作的经历,却让她陷入自我怀疑。老师告诉她不妨回去找一些实习机会,如果确定这是自己的志向,明年可以直接入读。

回去后,陈怡鸰和自己的德语老师、声乐老师聊了这件事,她们推荐她去的实习机会是参与一部音乐剧的制作。“那是Leonard Prinsloo执导的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我被一个导演如何统揽调动全局,把脑海中的颜色和画面变成现实的魔力感染,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专业。”

在报读歌剧导演专业时,陈怡鸰应对自如,几乎天生就适合这个专业。考试的最后一轮是让她现场导演歌剧《卡门》和《蝙蝠》选段,老师只看了其中一部,就决定录取。

更重要的是实践

在五年的课程中,陈怡鸰要学习音乐史、艺术史、服装、音响、舞台技术、意大利语、法语等等繁杂的科目,但更重要的是实践。她说:“身为一个导演,一个领导者,你需要有能力去说服你的团队,包括演员、指挥、乐手、舞台技术人员等等,这些只能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作为毕业设计,陈怡鸰成功导演了莫扎特的经典歌剧《魔笛》,演员是同校的同学,服装舞美设计和乐手,则是从邻校请来帮忙的。

2022年毕业后,陈怡鸰顺利入职德国奥格斯堡国立歌剧院,成为一名青年导演。她作为导演或助理导演,制作过《波西米亚人》《唐·帕斯夸莱》《卡门》《费加罗的婚礼》等多部经典,并协助过Calixto Bieito在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执导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此外,她创建了自己的团体“Opera Festival Asia e.V”(亚洲歌剧节),与斯洛文尼亚等地的艺术节联办歌剧节、大师课。今年她还会把本地多位作曲家根据外籍客工的诗歌创作的声乐套曲,带到欧洲舞台。

作为一名青年导演,她阐述自己的艺术理念:歌剧是传统保留下来的故事,我希望能够通过导演的语言,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的处境,感同身受。

了解更多陈怡鸰导演作品,可关注她的Instagram(@heather__tan),或个人网站:heathertandirect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