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与追逐》音乐舞台剧改编自本地作家谢裕民同名长篇小说,由教育部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委约“应艺聚制作”(InArts Collective)呈献,曾于2021年疫情期间闭门录播线上首演,而本次重演同样服务中学华文文学课程师生之余,另设三场公开演出,供一般公众观赏20世纪70至90年代本地末代华校生的成长叙事。

原著曾获2016年新加坡文学奖华文小说组表彰奖,后于2019年“通过层层审核,最终获选”(孙雪玲语)列为华文文学(完整课程)的指定文本,更无疑成当局戏剧编演计划的文本首选。《放逐与追逐》聚众剧场魁首量身定制,相当成功打造一部可圈可点的委约作品。

历史同现时的双重空间并置,形成趣味丰富的元叙事空间。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九楼表演厅两旁演前以幻灯片释出电子场刊(包含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图),再自行参阅“林高茶座”同Cha: An Asian Literary Journal网页对原著(及其译本)的评析以作复习,方便观众倒带求学生涯临考抱佛脚的成长年月。

舞台两边的大屏幕将已局促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压缩,仿佛大时代对小人物的生活空间之无形压迫,并在开演后时而以多媒体投影重用首演应疫预录的部分场景,大多作为时间背景的交代过场抑或画外音,将难以启齿的政治历史包袱交付舞台以外,徒留白底背景墙的斑驳污渍见证时代的波涛汹涌与人物的事过境迁。

大致忠于原著起承转合

顾问谢燊杰同编剧梁海彬大致忠于原著的起承转合,未对小说进行大刀阔斧的颠玩裁剪,以调度叙事时间节奏(尤其首尾加速叙事),着墨男主福良三段青春爱情,隐述我国社会政治发展,言简意赅存留原著历史时间的进程,秉承此部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的教化功能。导演韩雪卿则将原著提及的时代乐曲放大表现,以频繁歌舞带动表演形式,时而戏谑闹剧幽默,大肆挪用风格化怀旧,欲添戏剧娱乐效果,然繁复滥用则喧宾夺主,且有消费怀旧以麻痹创伤的嫌隙。

演员游惟杰担任平凡无奇的男主福良,几乎全程支撑台上演出委实不易;演员庄舒怡、刘佳宜及陈诗琪则分别饰演福良三任爱人秋云、Eileen及小愿,将自身鲜明特色融入各自扮演的女性角色,牵动着福良长大成人;而由资深演员杨世彬担纲傅老师,选角可谓匠心独运,其戏里戏外的历练合叠为具说服力的启蒙人物。群演更不容忽视,跨越时空化身主配角身边的各异角色,即便扮演在学少年些许勉强,但众演在服装道具的协助下善用肢体语言,为极简的舞台设计注入生动的时代性。

学校安排一批批新世代特选学校的十五六岁学子观赏上世纪末代华校生的文学戏剧制作别具用心,然则处于后青春的成人观众恐怕无所适从。上述戏剧表演抉择或以学生观众为主,纵有所失或能以“寓教于乐”辩解,然而作为面向公众的剧作,后半场说教意味稍显浓厚,以偏袒国家意识形态的本位诠释并深化对家国、华人、华校生等概念的刻板印象,作为成长叙事中主人公被曾与之对立的世俗环境社会化的必然和解,某种程度再现观众本身成长的必经历程。《放逐与追逐》无可厚非是一部诚心精明之作,用去历史的怀旧青春爱情叙事包装在新加坡成长的硬道理。

(作者是自由艺文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