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高音歌唱家黄英被誉为“来自中国的夜莺”,因主演1995年电影版歌剧《蝴蝶夫人》在国际乐坛声名鹊起,成为最早出演西方歌剧电影的中国女高音。7月9日,黄英将携手中国指挥家、钢琴家张亮在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呈献她在新加坡的首个个人独唱专场音乐会。

黄英出生并成长于中国上海,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在1992年巴黎国际声乐比赛获奖后,黄英参加法国导演弗雷德里克·密特朗(Frédéric Mitterrand)执导电影版《蝴蝶夫人》的选角,从200多人中脱颖而出,出演女一号。之后黄英曾短暂在欧洲发展,后定居于美国。2006年,黄英首登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出演英文版莫扎特歌剧《魔笛》的女主角帕米娜。该部制作后来也被拍成电影,成为黄英第二次出演的歌剧电影。

2013年,黄英以专家教授身份受邀回到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她秉承“洋为中用”的艺术理念,尝试用西方美声唱法来诠释中国艺术歌曲。黄英说:“中国有自己的艺术歌曲和民族唱法,大家听民族唱法已经很习惯了,但我相信科学的发声技巧都是适用的,风格处理上还可以多突出些民族性,但两者肯定是有结合的空间,会有不错的效果。”

黄英表示,新加坡华人观众众多,这次她准备了黄自、青主、丁善德等中国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如《春思曲》《我住长江头》《玛依拉》等,希望向本地观众呈献她的研究成果。节目单上另外三分之二,则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的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

黄英指出,歌剧咏叹调和艺术歌曲有所区别,从演绎者的角度来说,艺术歌曲难度更高。“咏叹调是歌剧中的选段,起到抒发情感并推动剧情的作用。但艺术歌曲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在短短三四分钟的篇幅中展现一首诗或一幅画,对文化修养有很高要求。”黄英说:“很多艺术歌曲文本来自雨果、席勒等文学巨匠的诗歌,背后是深厚的法国、德国文化,像被誉为意大利美声歌剧三杰的作曲家唐尼采蒂、罗西尼、贝利尼,也都创作过艺术歌曲集,这些也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强调的内容。我至今仍不断到欧洲各国进修,吸收当地文化。这对于一个艺术家至关重要。”

此次担任钢琴演奏的是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张亮,他以全优成绩毕业于维也纳国立音乐大学,获指挥、钢琴双学位。“我最早是2015年和黄英老师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合作。黄英老师在我还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儿童音乐学校的时候,就是我们崇拜的对象,当时我们一群小学生还曾给黄英老师伴唱过。”张亮说:“黄老师虽然是艺术上的前辈,但她非常谦卑,而且善于与不同艺术家沟通。之前我们曾合作德文歌剧《蝙蝠》,她还在德文以及维也纳乐派风格等方面跟我商量,非常尊重年轻音乐家的意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黄英女高音独唱音乐会
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
7月9日(星期二)
晚上7时30分
票价:38元至168元
购票:sistic.com/events/yinghuang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