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提琴家吕思清、大提琴家秦立巍和钢琴家孙颖迪组成的美杰三重奏(Major Trio),是当今古典乐坛备受瞩目的室内乐组合,更是华人古典乐坛天花板般的存在。受本地木棉花文化传媒邀请,美杰三重奏7月30日将首次亮相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

美杰三重奏于2011年由吕思清发起成立,首场演出在中国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吕思清说:“平日里我们各自忙碌于独奏事业,但室内乐向来是古典音乐中重要的基石和瑰宝。因此我们聚在一起组成三重奏,既是为了共同的艺术追求,也是音乐家之间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

作为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大提琴)、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的大奖得主,三人各自拥有忙碌的独奏巡演日程。此外,秦立巍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孙颖迪在上海音乐学院任钢琴系副主任,吕思清也是青岛耶胡迪梅纽因学校的创始校长,三人居住在不同城市,因此无论聚在一起排练或是演出,机会都非常难得。

追求不期而遇的灵感契合

独奏家聚在一起演奏室内乐,意见出现分歧听谁的?吕思清说:“我们一般都听秦老师的。”秦立巍则笑言:“不能这么说,可能因为我拉大提琴的原因,接触室内乐相对较多。其实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三位独奏家都有各自的色彩风格,一起讨论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就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和惊喜。”

孙颖迪说:“独奏家做室内乐,音乐上更具操作的弹性与空间。如果说职业的室内乐团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的准确合一,那么独奏家室内乐组合可能更追求不期而遇的灵感契合。”

美杰三重奏得名于三人同属的经纪公司——美杰音乐,因此在协调日程上也更方便。“Major”一词在英文中也有“大调”的意思,吕思清不忘打趣地说道:“但我们不只是会演奏大调的曲目,有一次我们全场演奏的作品都是小调的,还有人来调侃我们,你们不是Major三重奏吗?”

自成立以来,美杰三重奏已在中国大陆多个城市,以及香港、德国等地演出。除了勃拉姆斯、贝多芬等经典作品专场,他们也乐于演奏当代作品。孙颖迪说:“比如我们在德国BASF音乐节上世界首演了谭盾先生的《武侠三部曲》室内乐版,也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每年5月的音乐节上陆续演奏了华人作曲家王之一的《第一钢琴三重奏》,以及谢德林、伯恩斯坦、皮亚佐拉、勋菲尔德等人的作品。”

展现贝多芬创作风格发展脉络

作为今年巡演的主菜单,美杰三重奏选取了贝多芬最著名的三首钢琴三重奏作品,呈献给各地的乐迷与观众。这三部作品分别为早期的《加森豪尔》(Gassenhauer)、成熟时期的《鬼魂》(Ghost),以及钢琴三重奏文献中的巅峰之作《大公》(Archduke)。三部作品各具特点,为观众展现出贝多芬创作风格的发展脉络。

孙颖迪介绍,编号为作品11号的《加森豪尔》得名于第三乐章,选取当时一支维也纳著名的民间曲调为主旋律,以贝多芬擅长的变奏曲体裁写成。其中可以看到后来在贝多芬大型作品中许多常用的技法,令人联想到后来贝氏后来杰作中的佳笔。

作品70号的《鬼魂》三重奏,是贝多芬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第二乐章以较缓慢的速度和大量震音、半音的乐句,营造出一种诡异的音乐氛围。作品97号的《大公》三重奏,无疑是贝多芬的最佳创作之一。这部作品似乎显示了乐圣中晚期创作中的一种特质,以某种更为复合的音乐性格替代了中期以斗争为主的英雄气质,充满了华贵雍容、深沉大器的晚期风格特质。

此外,美杰三重奏也常常以风格多样的返场曲目带给观众惊喜,今年巡演的返场小品包括《辛德勒的名单》《天鹅》《梁祝》等耳熟能详的优美旋律,值得期待。

▲美杰三重奏:贝多芬专场
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
7月30日(星期二)
晚上7时30分
票价:38元至258元
购票:sistic.com/events/major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