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BigBang “Fantastic Baby”的狂热节奏响起,一群成年人迅速换成大学生装扮。我想起这首歌已是十几年前的流行歌了,心情有点复杂。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戏剧社(简称“国大爪吗”)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华乐团联合呈献,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年度盛典“华彩2024”上重演的《必要麦克白》,第一幕就是经典莎剧《麦克白》中,苏格兰将军麦克白碰见三个女巫的场景。

以翻译和跨文化舞美设计为桥梁的英剧中演,在中西交汇的社会并不陌生。女巫的预言以高雅晦涩的中译台词呈现,也许是为了还原经典莎剧的语感,以及神秘的女巫形象,但也让人捏把冷汗:它的距离感会不会把观众吓跑?

一首“Fantastic Baby”后把冷汗憋回去,也不像为了讨好年轻观众而强行置入,毕竟红极一时的韩流团体,走向也令人唏嘘,符合本剧时过境迁的基调。大学戏剧社的四个好友兼演兼后台制作,长大后为了圆梦再演一场《麦克白》,不过十年前在毕业当天演《麦克白》似乎早已喻示着什么:所有人都光鲜亮丽,只有这四个人大汗淋漓,还弄得一手血。

十年后,有人成了家,有人在事业中摸爬滚打。度过疫情,从成年生活中挤出余裕,甚至拖家带口来演戏,总之为了当年的约定,孟祥、婉玲、敏敏和俊明四人又走到一起。这回声势壮大了,专业演员Suzy和晓芳进组,戏剧社当年的男主角俊明成了网红,也带上网红女友莉雪一同拉人气;还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华乐团做背后靠山,兼奏兼演。

但小团体走向专业剧组的弊端也逐一出现。莉雪先是网红,才是演员,无处不在的直播器材干扰剧组进度;Suzy是合约至上的专业演员,不可能二话不说就帮忙打杂。主演麦克白夫人的女主角晓芳实力在线,也没有大头症,但她是导演孟祥的新女友,和演女巫的前女友婉玲有没有明争暗斗?

《麦克白》的都市传说

关于原著《麦克白》还流传着一个都市传说,在剧场和后台不能直呼剧名,否则可能导致演出失败,发生事故,甚至演员伤亡。据说这是因为莎士比亚在剧本里使用了真实的咒语,激怒了女巫诅咒这部剧作。

这个剧组也像受到诅咒般厄运连连,又或只是将现实中搞剧场的问题端上台面:没有明星网红的人气加持,票房怎么办?一个舞台一分为二,剧团和乐团共用,会不会太拥挤?演员卡司要怎么分配才能平定人心?年轻时初露头角的演员,是不是终将被社会打败,变成垂头丧气不得志的大人?所有人要求艺术工作者坚持,包括那些已经放弃的——他们不是敌人,但同路人渐行渐远,情绪更加微妙。

艺术之用

《麦克白》在2024年频频现身。《必要麦克白》提供了一种诠释:致敬和探讨艺术,不一定要沉迷形式主义,写实作品也能打动人心。国大华乐团的跨界演出诚意满满,演员阵容也让人眼前一亮,国大中文戏剧社社员背景各异,工程、房地产和艺术专业皆有,来自土耳其的司南,华语流畅且演绎生动。以上几点,从观众席传出的笑声,可知人们愿意买单。

演员们演起年轻人,比演颓丧大人的表现更为出彩,这部剧的青春能量是动人的。虽然2024年为何还要演莎士比亚仍是个问题,《必要麦克白》强调艺术之用:婉玲因为家庭,选择了更安稳的公关职业,但她又羡慕还在剧场里的孟祥,至少还有艺术抒发自己。台词中的思辩也为《必要麦克白》点题:艺术工作者在抗疫时期被列为“非必要工作”,不过公关经理也是。

这绝对能让艺术爱好者感同身受。但让人担心的是,如果《必要麦克白》的观众,全都只是艺术同温层怎么办?中文戏剧界是否能够期待更多?只让一群人感觉良好足够吗?如果公关的责任是让客户感觉良好,做餐饮是让吃的人感觉良好,搞艺术能不能也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