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方修文学奖成绩揭晓,老将新人分庭抗礼。两位资深作者赢得短篇小说与散文特优奖,诗歌组特优奖则落入年轻一代诗人手中。

57岁的新加坡作者梅丽珍(卡路)凭作品《牛》赢得小说组特优奖,68岁的马来西亚资深写作人李开璇则以《我的公园》得到散文组特优奖。

李开璇发表感言时说:“文学奖一般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是不是应该参赛?我们老人家看世界的方法与感受,跟年轻人不一样,我身边的同龄人比较超脱,我的孩子辈喜欢繁华世界……写作是还未完成的革命,感谢方修文学奖肯定。”

梅丽珍则感谢台湾作家林广在网络平台的创作教学,让她受益匪浅。

她说,写作要花很多时间,要坚持不容易。如今有很多平台可以认识文友,相互支持,有了推动力。她呼吁“写作人不要困在房间里,要多出去走走。”

得奖组诗描绘越堤族

诗歌特优奖得主则是2023年获得新加坡金笔奖华文诗歌组并列首奖的庄祖邦,34岁的他凭组诗《劳形五首》脱颖而出。

这组诗以越堤族为主体,书写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离散之乡愁。庄祖邦出生于马来西亚,生活在新加坡,目前是新加坡永久居民,这次有几位得主身份类似,或可超越国籍,用“新马作者”来介绍他们。

庄祖邦受访时说,组诗难度高,连续两次尝试都获得肯定,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他平常不写组诗,而这是金笔奖与方修文学奖的参赛要求,催逼出新作。

作为金笔奖首奖与方修文学奖特优奖得主,下次无法参赛同个组别,庄祖邦说,现在他要挑战台湾的文学奖。

至于身份是新还是马,他说,不重要,如今马劳人数这么多,已是现象。“马劳”一词以前是嘲讽,现在已有改变了。

颁奖礼7月6日下午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行。特优奖奖金4000新元,优秀奖奖金2000新元,推荐奖奖金500新元。比赛由新加坡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举办,三年一次,开放予新马公民与永久居民参加,曾在往届比赛中荣获特优奖者不可再参加该组的评比。

第五届方修文学奖颁奖礼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6楼创意室举行,新马写作人齐聚一堂。(叶振忠摄)
第五届方修文学奖颁奖礼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6楼创意室举行,新马写作人齐聚一堂。(叶振忠摄)

本届共收到239份参赛作品,短篇小说73篇,散文87篇,诗歌79篇。投稿作品三成来自新加坡,七成来自马来西亚。200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投稿者占三成。

评审也来自新马,他们是新加坡的林康、蔡欣、希尼尔与张曦娜;马来西亚的潘碧华、方路、刘育龙与吕育陶。

参奖者越来越多元

曾数次担任评委的吕育陶致辞时说,方修文学奖一路走来,规格越来越高,参奖者越来越多元。

他说,新马如此亲近,文坛却互不了解,反而更熟悉中港台作品;方修文学奖可以拉近彼此距离……“我发现参赛作品中常有南洋的意象,这个意象正不停变化”。

主评短篇小说与散文的林康则特别提到一篇没有得奖的小说《哭泣的河》,希望可以立此存照。小说记录了70多年前马来西亚峇冬加里发生的英殖民政府屠杀村民的事件。此外他也发现小说组出现不少新题材,如科幻与推理。

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会长邹文学认为举办文学奖,可以为孤独的写作旅程增添热闹。(叶振忠摄)
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会长邹文学认为举办文学奖,可以为孤独的写作旅程增添热闹。(叶振忠摄)

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会长邹文学致辞时说,文学是孤独的,但参与文学团体,主办文学奖,是为文学的孤独增添热闹。

他说:“文学不解决实际问题,但为世界带来光明。”

以下为完整得奖名单:

小说组特优奖:梅丽珍(卡路,57岁,新);优秀奖:彭美君(29岁,马);推荐奖:杨焌恒 (隽衡,31岁,马)、周晋企(20岁,马)与彭东隅(21岁,新)。

散文组特优奖:李开璇(68岁,马);优秀奖:林日锦(28岁,马)、张尤蕊(43岁,马);推荐奖:欧筱佩(41岁,新马)、王荟晶(43岁,新)。

诗歌组特优奖:庄祖邦(34岁,新马);优秀奖:林健文(51岁,马)、王建刚(61岁,新);推荐奖:宁晓糸(方继诚,42岁,马)、吴国华 (无花,53岁,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