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百善孝为先”。是的,父母亲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没有父母亲就不会有我们的存在。所以孝道文化是华族文化延续几千年的核心价值之一,经历时代的变迁和考验,仍然展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然而到了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崛起,使我们奉行数千年的孝道文化慢慢贬值和趋向式微。有些现代人甚至忘记了尊重父母、长辈和祖先的美德,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忘了让父母颐养天年是无法推卸的责任。所以报纸上甚至出现一些长大后不认父母亲,虐待父母亲,霸占父母亲财产后将其赶出家门的报道。如此行为可说是人神共愤!
音乐中的孝道与人生
近期,我在新加坡艺术学院音乐厅聆听了由南洋孔教会主办、喜耀文化学会联办,新加坡喜耀合唱团及喜耀幼学乐园联合呈献的第五届孝道音乐晚会“饮水思源”。音乐会曲目安排有序,共分七辑:从开始的“无邪童年”、“青葱少年”,到“壮志满怀”、“开枝散叶”,再到“悠悠岁月”和最后的“天人永隔”及“一瞬永恒”,可说概括了人的一生,从呱呱落地父母怀中的婴儿,到经历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以至逝世的整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歌曲也阐述了人与父母亲之间的缘分,亲情的可贵和孝道的的重要性。
虽然喜耀合唱团的演唱是业余水平,但是还好基本的音准节奏没有太大问题。在指挥何婓凡的处理下,仍然很有层次,具有相当高的可听性。在一般的声量和弱声的地方声音相当和谐,但在强声处就缺乏了爆发力。本地许多合唱团,男声人数虽然比女声少,但是他们的演唱实力往往比女声强。相比之下,喜耀合唱团的男女声部水平比较平均。他们有一组声音相当漂亮和谐的女声。
第一个节目是由一位小女孩上台演唱,但是她声音实在是太小了,根本就听不见。接下来是由喜耀幼学乐园的一群小孩子演唱“You Raise Me Up”及《爸爸妈妈谢谢你》。朗朗的童声怎么听都好听,不过这也只是幼儿园中孩子们齐唱的歌曲,若要成为儿童合唱团,还须要加强声音的训练。
青春的叛逆与朝气
音乐会中也穿插了一些视频。有一位男生讲述他在反叛期间忤逆父母亲,对父母亲不敬的种种行为,深感后悔。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劝导和警世作用。
喜耀青年组由七位年轻人所呈献的合唱以“阿卡贝拉”的方式演唱。年轻人表现出的朝气蓬勃,形式多样化令人耳目一新,唱华晨宇的《我管你》特别起劲,表现出年轻人那桀骜不驯,做事不顾后果的任性。基本上两首歌的演绎都不错,虽然在某些乐句上偶尔有音准上的问题。
纵观整个合唱音乐会,演唱者包括了老、中、青、幼四代人,以业余水平来说合唱团的整体表现值得一听。开始的时候声音还没有“开”,大家也比较拘谨。半场以后声音唱开了,渐入佳境。我喜欢合唱团唱的《妈妈颂》《小时候》《时间到哪里去了》《别为我哭泣》,其中还有一首闽南歌和一首广东歌,结束歌曲阿镗的《永远都是爱》以及谢幕歌曲《感恩的心》,这些歌曲本身都很优美动听,也很感人。可惜的是其中一些歌曲的领唱者都必须拿着麦克风唱歌,这有违合唱的方式,也显示出个人演唱根基仍然薄弱,今后在声乐训练上必须加一把劲!
音乐跟任何艺术一样,都是在表现人性中的“真、善、美”。有许多歌曲都集中在“美”这个环节上,而忽略了“真”与“善”,而孝道音乐会却注意到这个环节。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因为它不只让我们听到了音乐之美,也听到了音乐的真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