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帮全新改编《红楼梦》以英语演出,亮点之一是以西方视角看东方故事,带华文圈外的观众走进大观园。实际上,不须执着东西方哪个元素更重,因为这版《红楼梦》不仅转换语言,更将古典名著转译为现代口味。
现代价值观重塑古典名著
该作由张子健编导,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改编为一小时半的戏剧,更以现代价值观重新诠释作品。对现实不满?你得先成功。贾政殚精竭虑督促贾宝玉用功读书考功名,原因不只是父亲望子成龙,也反映一种社会和政治观念:如果对体制不满,应该努力跻身其中做出改变,比作为局外人、旁观者试图打掉重练,更为实际。努力读书才有机会提升阶级、改变世界,其实也反映精英主义。
作为含块宝玉出生的男丁,长辈既要贾宝玉成材,也盼他成家。来到爱情婚恋学,贾政瞬时改口,和宝玉说若要讨女子欢心,就不能一味掉书袋,要学会用创意情诗打动芳心。贾宝玉以此反咬一口:所以父亲也认同艺术创意的价值,更甚于务实理性吗?
古今中外,贾宝玉都注定是中央空调,前生是冥顽不灵的顽石,成人之后,也是学不会爱情的银样蜡枪头。《红楼梦》中,他搞不懂为什么单纯的善意和关爱,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因为多情和家中女眷丫鬟纠缠不清。婢女小玉的批评很现代,有自由恋爱和一夫一妻的味道。她逼宝玉做出选择,果断择一人而终,好让其他被拒绝的对象,可以早日移情(move on)。可惜,本剧的悲剧性早在一开始埋下伏笔。一场家族盛宴后,王熙凤要小玉把“穷亲戚”用过的碗筷丢弃,宝玉私下让她典当换钱,没承想当初的暖男之举,却成了王熙凤后来诬陷小玉偷窃,将之逐出贾府的借口。
“贪、嗔、痴”作为十指帮的核心主题,在本版《红楼梦》中也没有缺席。剧中人人都在汲汲营营地追求什么,主导贾府的贾政、王熙凤和贾母追求金钱权势,唯恐家族没落;桃花旺盛的贾宝玉偏爱冷傲孤僻的林黛玉,背景优渥足可入宫的薛宝钗偏偏钟情贾宝玉。无人摆脱命运之手的玩弄,终于虚无。无论是宝玉象征的至真至善,还是王熙凤的名利大于一切,没有一条路可以力挽狂澜,让贾府免于衰败。
《红楼梦》也对传统家庭制度作出批判。长辈对男丁的宠爱和厚望成了负担,宝玉不在话下,贾琏显然更是负面例子。贾母还曾赞美王熙凤牺牲自我,成全家族,即使丈夫不忠无用也执着无悔,但这本就违反人性。
面具有了喜怒哀乐
十指帮的作品,木偶必是主角,面具则是张子健作品中的重要元素。经由演员的声音、动作演绎,面具也仿佛有了喜怒哀乐之情。人物刻画中,尤以王熙凤(Jamil Schulze饰)和贾母(陈婉诗饰)最深刻和惟妙惟肖。服装设计方面,陈书林主导的设计团队,制成东西融汇的戏服,古装轮廓混搭时尚千鸟格,华丽养眼。布景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黛玉葬花”一幕,花瓣从上方滚落飘零,营造凄美的物哀意象。
假如将本版《红楼梦》视为译本,它做到了达和雅。剧中念白和歌词都极有韵味,而贾宝玉原是女娲补天余下的石头变成,戏中没有着墨这点,却以人与石头的命运互为联系,融汇了庄周梦蝶的东方意象。如果结局可以在这里完成,省去最后贾宝玉的个人独白,首尾便可互相连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