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南洋艺术学院比英华初级学院开学晚六个月,意味着可以有多半年的假期,郑雪芳(27岁)因此选择南艺而走上专业音乐道路。这句半开玩笑的话,展露这位年轻竖琴演奏家性情爽朗的一面。
在这看似偶然的选择下,郑雪芳对于竖琴和音乐的热爱是无需赘言的。因为母亲是竖琴老师,郑雪芳和双胞胎姐姐从小学习竖琴。她记不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决心“以身相许”,但一路走来到目前在美国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攻读竖琴演奏博士,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竖琴的美丽误解
“竖琴是一件被普遍误解的乐器。”郑雪芳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它很优雅、宁静、仙气飘飘。这是一个美丽的误解,也不能说是错的,但久而久之成为一种刻板印象,局限了作曲家的想象力,创作固定模式的作品。事实上,竖琴是一件有丰富表现力的乐器,可以独奏、重奏,也是交响乐团的成员。”
作为博士在读生,郑雪芳的学业兼顾演奏、教学、研究。除了给本科生上乐理和视唱练耳课,她也常举办工作坊给学习配器法的作曲者,介绍竖琴的构造与潜力,期待有突破性的作品。
在完成两年的授课课程(coursework)后,她接下来将把重心放在研究上。“虽然我还没确定最终的题目,但我希望能探索东南亚的文化资源,找到一个切入点,结合竖琴的历史和艺术,完成一篇博士论文。”
每年三个月的暑假期间她都会回到新加坡,和本地乐团或朋友合作演出。今年7月,她刚和创乐者交响乐团合作马勒《第六交响曲》,她也很高兴地看到近年来竖琴在新加坡的舞台上有更高的出镜率。新加坡交响乐团不久前就在维多利亚音乐厅呈献法国竖琴家萨米耶(Xavier de Maistre)的独奏专场。
8月23日郑雪芳将在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室举办个人独奏会,她特别选用跨越不同时代和国籍的作曲家作品,来表现竖琴深厚的历史和多元文化面貌,当中既有巴洛克时代的巴赫作品、斯卡拉蒂的炫技曲,也有20世纪法国竖琴家图尼埃(Marcel Tournier)和萨尔泽多(Carlos Salzedo),以及当代美国爵士竖琴家扬格(Brandee Younger)的作品。
用竖琴赋予黑色深意
她特别提及即将由她首演,本地青年作曲家林康宁创作的“Tenebroso”,这个意大利单词意为“黑暗的”,也有“深沉”“深度”之意。作曲家称这部作品以冰岛的火山喷发和美国作家福克斯(James Fox)所著的“The World According to Color: A Cultural History”(色彩世界:一部文化史)为灵感,赋予“黑色”这一带有诸多负面引义的颜色,更深层的意义。
郑雪芳说:“这部作品展现了竖琴的宽广音域和多变音色。康宁对竖琴的理解让我赞叹,她在谱面上标记的踏板记号对我来说很有帮助,这在非竖琴演奏家创作的作品中很难得。”
助音乐新秀施展才华
来临音乐会由本地艺术赞助人陈丽萍创办的Kris Foundation赞助呈献,是该基金会自2009年以来举办的第28场音乐会,也是最后一场。15年来,陈丽萍热心发掘本地有潜力的音乐新秀,通过举办独奏音乐会,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也为他们通往更高的艺术殿堂铺路。他们当中不乏日后活跃于国际乐坛的演奏家,如小提琴家朱舒訸、古典吉他演奏家娄楷文,也有在本地杨秀桃音乐学院任教的钢琴家林岩、邱慧玲等。
Kris Foundation也在杨秀桃音乐学院冠名赞助常年中提琴大师班,并曾冠名赞助南洋艺术学院的协奏曲比赛,郑雪芳就是该赛2019年的冠军。
基于对青年艺术家的不懈栽培,陈丽萍自2012年起每年都获颁国家艺术理事会“艺术赞助奖”。
但因为健康原因,陈丽萍从明年起,不得不放下一直由她亲力操办的音乐会,不过她表示将继续以捐款的方式支持艺术。
“眼看孩子们成长为有影响力的音乐家,我感到非常欣慰。现在的年轻人都非常有能力,本地艺术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办音乐会不再是难事。”陈丽萍说:“如今新加坡开始涌现像指挥家黄佳俊这样具国际影响力的音乐家,我希望看到更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把新加坡的作品带出去,也把世界顶尖的演奏家请进来,提升新加坡在国际古典乐坛的声望。我也谦卑地希望,能够在实现这一愿景的过程中,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Colours & Variations
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室
8月23日(星期五)
晚上7时30分
票价:38元至68元
购票:sistic.com/events/colours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