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望月
小时候到后港六条石秋花表姐家玩。下了巴士,外甥阿明已在巴士站等我们姐弟妹四人下车。我们欢笑着,带着探险的心情,走很长的泥径,要拐几个叉路口,才抵达表姐家。表姐和表姐夫家前有水井,有芭蕉,有鸡群彩羽,黄泥土上一搭搭的草,空气鲜清,处处色彩丰富,看着只有欢喜。
没有车声,少见人影,放眼望去,是层层叠叠的绿叶由枝干撑起包围着。吃过最美味的丰盛晚饭后,当夜色降临时,清辉悬在天空,皎洁而明亮。抬头望,眼里的喜欢,是那么尽心尽意的欢喜。七个小孩玩月,在井前的空地上走来走去,想躲掉天上的大眼睛。
你走,月亮也跟着走。你停,月亮也跟着停。
我们跑吧,月亮也在天上跑,月亮一直在那里。
青年望月
少年从课本读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再咀嚼,独自回味,自此,苏轼隽永的词句撞碎了我十年的沉愁,疗愈自童年开始,望月思乡的牵绪。“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啊!自开天辟地,人世家事,自古难全,我何力抗衡?
太多的人把苏轼这首词当作仲秋赏月的应景坐标,而今更多越海异洲迁居的家庭长期分散,暂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再潇洒的,又何尝没有心底丝丝缕缕牵挂着,这首词读来是抚慰的,是解愁的,是豁然顿悟的。
既然无法改变月的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那么,自小跟亲人隔着一片海洋生活,人的悲欢离合竟成事实,也无力去改变。无奈,也渐渐渐渐地纳受了这个事实,纳受缺失的人生况味。生活里一大片的亲情缺失,年幼自己摸索环境匍伏前进。这缺失是无法弥补的遗憾,无形中催长了我们姐弟妹对人生境遇的认识。不愿意也要忍着。知透了看透了生离,渐渐地,望月,遥望交汇成惯性的状态。
中年望月
于是,我相信了。我相信自己在生成为人之前,此生因缘果报的人生素材组合,其中一大部分,是后颈上盖了个大印章:异乡人主题,随缘萍寄。
中年异乡望月,故乡和成长的城市,已在更遥远的距离了。九成人生的日子离开故乡,如高原上的湖水,离开了湖,所有的奔流都势在必然。
此时庭中望月,不再限于沉黑的寂静夜晚。夏天早晨,执帚扫庭尘,南方浅蓝澄清的天空上,有时候婵娟瘦弧弯,有时候呈现白纹银膜的圆镜,悄然皎洁映照。晨光自东方散放柔和的亮,树叶间鸟鸣声不绝于耳。月清澈如斯滢美,我驻足抬头凝望,这片刻心底是如微风拂面的舒坦平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寥寥数语,反复读着,缈缈天涯人不管在何处,润滋涌注的,是大片大片的舒释。
望月常想着,星球都独自在虚空中,旋行它们的轨道。人有自己的轨道,去承受一切而一切不落在心底影响。情绪与思维的幻影出现在心里,让它们来,稍稍片刻,也让它们去。其实,人一向来什么也不缺失的。有缺失的想法,是对外界对人情有所企求。
亲情友情爱情,人来人去,皆是成长相伴的元素,皆是成熟心智的佐料。知道了无所求,必然没有一丝迷惘。扫清落叶尘土,是每日的提前重要。
老年望月
你知道生活从来都没有欺骗你。
你知道生命里没有难以承受的轻,也没有不可承受的重。你终于知道,你的生命所经历过的一切,爱恶喜厌和数不清的烦恼,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
地旷水远,物象万千,日子如潮涌过。抬头望月,低头面对病老死苦,走过多少风雨暗淡路,多少沧桑酸甜苦辣曾齐肩浸泡。憨山大师有诗云: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长短?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读到心里,非常受用。
如今苍目对月,你还要攀缘还有悬念吗?不该也不必了。
记忆是生命的全部痕迹,细细回顾省视,你微笑了,你看到你,本来是完全没有烦恼的。
你知晓寂寞是矫情。孤独是虚妄,如一抹残霞余晖,都不实在。色必凋零,向荣有枯时。对月,听潮,知花香,喝茶,感微风,知这一切,是转瞬即逝。
你知晓人生是一场场欢梦和恶梦,好恶难再重寻。自此万事自然,不悖不取。
你知晓人世所有的粗浅细深,都是念念自心生烦恼。明了,就明了。
抬头望天月,眼里的喜欢,依旧是那么尽心尽意的欢喜。
你走,月亮也跟着走。你停,月亮也跟着停。你跑,月亮也在天上跑。
月亮一直在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