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第一场字食族读书会后,成员意犹未尽,字食族成员高静娴推荐大家讨论台湾/马来西亚作家马尼尼为2024年出版的个人首部长篇作品《故乡无用》,同成员李画扬、彭怡茜、陈思洁,与早报记者陈宇昕、孙靖斐于8月18日,在报馆分享对这本书的想法。
马尼尼为是插画家、诗人,《故乡无用》是她获得台北文学奖年金的作品。她的文字与绘画风格给人直接、无修饰、甚至爆裂之感。这本书以故乡海边的宫庙大火开始,带出那个在怪力乱神氛围里出生的阿娇姨、母亲、家族,乃至叙事者自身,一生困在故乡而“无用”。本书的叙述充斥南洋华人与马来人的民间传说,当真“什么鬼都有”,让读者不禁皱眉,这是什么样的鬼地方?(令人联想到台湾作家陈思宏得奖小说《鬼地方》。)
高静娴来自马来西亚邦咯岛,她对故乡有很深的感情,因而很想知道为什么马尼尼为会说故乡无用。书中叙事者对家乡种种有发不完的牢骚,高静娴自己阅读起来,有时候会被文字里的负能量吓跑,无法一口气读完。但彭怡茜却觉得马尼尼为的遣词用字很酷,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
彭怡茜来自马来西亚昔加末(家人目前在吉隆坡),毗邻书中的拉美士,读起来倍感亲切,那些小镇人民的劣根性、坏习惯、迷信,也是彭怡茜熟悉的家乡日常。阅读过程中她还经常拍下喜欢的句子贴在社交媒体分享,那些文字没有刻意雕琢,直接向读者喊话,产生特殊的诗意,阅读时充满惊喜。“刚好我故乡也有一些相似的东西,我自己也有这种很强烈的情感,就莫名地共情上了。”
读完书,高静娴又觉得,书中写到的一些疯子、命运悲惨的人物,其实也存在于自己的家乡,只是很少有人会有兴趣了解他们的故事,这本书提醒读者关心身边的边缘人。
写法像日记般真实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难免会以各自家乡为参照。李画扬家乡在中国福建,尽管与马来西亚距离遥远,但《故乡无用》提到的宫庙文化,与中国南方有渊源,李画扬读起来不觉得陌生。不过她最感兴趣的是本书的笔法,有点像日记,叙事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明显的故事线,落笔随性,让她不禁要问:“这是半自传小说吗?应该是真实经历过才写得出来。”
李画扬较少阅读台湾作品,平时接触的中国大陆乡土文学,她批评读起来感觉很虚伪,作者总是欲说还休,不敢把乡土的全貌写出来,但《故乡无用》却很真,她认为甚至可以改编成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样的电影。
李画扬说:“作者并不是在批判故乡,而是那种由爱生恨的感觉……她已经没有办法把她的人生与故乡切割开来。”
陈宇昕以鲁迅名作《故乡》对比马尼尼为《故乡无用》,同样书写故乡,但鲁迅笔下叙事者作为一个从外游历、学成归来的“成功男人”,看见故乡的一切都是落后的、愚昧的,看不惯就算了,还感慨故乡老友闰土一家人轮回的命运,最后一走了之。而马尼尼为写的,是那些留在故乡之人的故事,她满腹牢骚,但生活照旧,母亲要她去环保站捡破烂,她就充当劳工,每天都在为贫穷烦扰,还放不下落难的垃圾狗。
《故乡无用》的叙事者与同学中不少曾到台湾留学,学成归来,却没有发挥的空间,更不可能飞黄腾达,只能平庸度日。孙靖斐提出书中其实隐含了另一个无用的故乡:台湾。书中这些人物从落后的故乡前往台湾的大都会深造,以为可以改变人生,却什么都改变不了,甚至有些人到台湾一趟,只为了让自己死心。
《故乡无用》并非喜新厌旧的故事,仿佛哪里都是牢笼。
作品为全女性视角
李画扬也对照她最近爱看的韩国作家金爱烂的小说,发现金爱烂与马尼尼为的作品都是全女性视角,跟男性作家的作品有很大的区别。
令彭怡茜与李画扬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关于生儿子才能传承家族面孔的说法,而书中很多女性其实都是买来的孩子,明里社会重男轻女,但在女性之间,是互相关爱的温暖世界,这段可说是书中少有的温柔瞬间:“除了阿真,我这代还有个买来的孩子。我姐夫的大姐,我也叫她大姐,她连婚都不结,直接买了个女儿。那女儿怎么到手、从哪里买来的,更是保密到家,我姐姐我妈妈这些女人都不知道。她怎么和女儿编造父亲这个人也没人知道。买来的女儿长大后很贴心,大家都很喜欢她,她和我姐姐的孩子们玩在一起,也像是我姐的半个女儿,被很多人一起疼爱着。和自己的妈妈像不像没有人去管,这里没有那种很像的。我从来不像姐姐也不像兄弟,人都会长成自己的样子。”(页111)
长成自己的样子,我们的存在不应该只是为了基因传承,我们应该要有自主权。
故乡无用的话,那写作有用吗?
对彭怡茜和孙靖斐而言,马尼尼为这本书就像是抒发情绪,描述状态,叙事者并不寻求任何的救赎,也没有刻意批判父权结构、城乡阶级差距之种种。
孙靖斐说:“书中的女性,尤其是第一人称的‘我’,就像是读了太多书,开始用他者的目光过去看本来存在的地方。如果没有走出去,或者没有所谓的读书得到的那些思想,她的烦恼就不存在……会写作会思考似乎是她痛苦的来源。”
没有思想难道就会比较快乐?孙靖斐说,那就会像小说中其他女性那样随波逐流。
有知或无知的二选一并不是走向幸福的方程式,生活就是如此混沌复杂爱恨纠结,一如这本书所昭示的。
最后陈思洁以马尼尼为自己的文字,如诗一般总结本书:
“不管你拿了山里的什么,回去都要变成月亮的。”(页55)
“眼睛、脸、膝盖,失去精准度,就不怕了。”(页121)
“我不想种他们种过的东西。我一拿锄头手就痛,根本种不了东西。”(页143)
“慢慢的耳朵会关起来,子宫关起来,双手双脚关起来。长出像苍蝇那样的翅膀粗鄙地活着,那样令人讨厌,那样沾满粪便那样丑,那样被毫不留情地打死。我把苍蝇一只一只丢到臭水沟里。”(页159)
(字食族是《联合早报·副刊》的学生专栏,每周三在青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