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

请容许我以写信的方式与你沟通。如此,我才能脱离手机在线时的繁乱状态,不受干扰地在心底找寻出真正值得分享之事,将它们变成准确而自在的文字呈现在你的眼前。

今年3月,好友张惠雯的新书《美人》在中国出版。该书的推荐人是林青霞、王安忆。你一定想知道,究竟怎样一本书,会得到两位文艺界女神的青睐?

惠雯与新加坡颇有渊源。1995年底,惠雯获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赴新留学,后毕业于国大学商学院,在新加坡生活了15年才后移居美国。她经常说,新加坡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也正是在新加坡的这段时间,随着眼界开阔与看待世界角度的转变,随着阅读大量优秀西方文学作品,她开启了写作之路,其小说创作的技巧与理念也越发成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写作风格。

惠雯在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大专文学奖,但真正使她崭露头角的,是在2003年和2005年两次夺得新加坡金笔奖华文小说组首奖。2005年金笔奖的本地评委是已故著名作家英培安先生,英先生极为欣赏惠雯的获奖作品《水晶孩童》,二人也因此成为忘年好友。当年的另一位评委是中国著名作家余华,在他的推荐下,《水晶孩童》发表在中国最著名的文学期刊《收获》上,获得了中国文坛的关注。

惠雯向来以短篇小说著称,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两次相遇》《一瞬的光线、色彩和阴影》《在南方》《飞鸟和池鱼》《蓝色时代》《在北方》,散文集《惘然少年时》则记录了她在新加坡时的青春回忆。

《美人》是惠雯最为出色的中篇小说,此次与另外两篇小说《丽娜照相馆》和《南方的夜》,收录在这本同名小说集《美人》中。在该书的后序里,作者说这本书里有很多她童年时熟悉的人和事,是她写给故乡的抒情诗。

张惠雯的小说《美人》由中信出版。(作者提供)
张惠雯的小说《美人》由中信出版。(作者提供)

《美人》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大平原上,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一个静美淳朴的小城,城外有河,城内有湖塘。美人何丽少女时,小城还平静而悠闲。她家住城郊,父亲是工人,仍有几亩地。

“断了的秸秆在他们脚下发出‘哔哔啵啵’的脆响,他们在一片金澄澄的、光的世界里来回奔跑,追着、笑着。”这是带着田园牧歌般诗意的画面,夏收时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卷,农人们在田中怀着幸福收取大地对他们的馈赠,千百年来在平原上未曾改变——世代农人心中最美好的情景,也是美人何丽美好的童年回忆。

自少女时代,何丽的美开始绽放出来,自然而然发出光彩与芬芳的气息。而随着她的成长,她周围的社会与环境开始发生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变革。一波波工业化与商业化的浪潮,改变了原本封闭守旧的小城居民的思想,他们开始享受现代化带来的红利,对于金钱与物质享受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渴求。

何丽如一株凭空自乡野移到街边的兰花,罕有的美貌在欲望流动的人群中变得越发引人注目,成为男人们觊觎,欲求的对象。

不幸的是,何丽的父亲生了重病,最爱她的哥哥因盗窃被判死刑,一连串的不幸使何丽失去了家人的保护。她只能独自挑起赡养父母的担子,直面对自己怀有恶意的世界。

在小说中,垂涎何丽的美貌,对她产生非分之想,暗中偷窥她,跟踪她,骚扰她的人不知有多少。可敢于直面她的目光,自认配得上这样一份美丽,并愿意守护她的,却寥寥可数。

她的命运颇为曲折,每遇一份幸福,不久便失去了。不幸与厄运给她的美丽附上不祥的气息。

小说《美人》中,何丽半生的故事应是长篇的体量,惠雯却令人信服将它完美地在中篇的长度表达出来。

小说的语言近乎透明,词语平实简单,没有渲染与炫技,却锤炼得如诗句般带着意象与张力。在处理故事结构上,作者平淡地掠过本应煽情揪心的情节,将别的作家不惜浓墨重彩堆砌起的欲望与高潮处处留白,在不经意之处的细节寥寥数笔却激发起读者深层的记忆与情感,对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共情。这样处理表达方式大胆而高超,有些精妙之处需要反复阅读才能体会。

阅读这篇小说的体验仿佛在打开中国套盒,最外层是“我”儿时的一段回忆。美人仅露一个背影便使一群玩牌的少年痴迷、心神摇荡,美人消失后少年们怅然若失。事隔多年,那惊鸿一瞥仍是“我”最珍贵的记忆碎片。

接下来,作者像变魔术般打开一层层盒子,读者距美人越来越近,甚至到了最隐秘的内心层面,而后盒子关上了,回到“我”的视角的最外层。

通过这样的叙述技巧,从不同层次来表达,使得美人的美由外而内一层层揭示出来。随着人物命运的曲折展开,人物内在的品质显现出来,在苦难打磨下所散发出的光彩甚至让读者忽略美人的外貌。

何丽身上并无圣母般的大爱与圣洁,也不像古典文学中丽人那般为忠贞而玉碎或隐于深山。何丽最动人的性情来自于扎根于大地的品质,她有土地般朴素的价值观,一股发自本心的生命力量:温和,善良,知足,忠诚,坚韧。

这种品质让她经历种种苦痛却没有放弃,没在金钱与欲望中迷失,反而逆势实现自我成长,自信而勇敢地面对命运加诸于身上的厄运。

小说的最后,静美的小城消失了,美人也消失了。

美人之美却得以留存,作为那个时代变迁的缩影与具象,作为惠雯对家乡感情的安放。

朋友,信就写到这里吧。希望你有机会读一读这本书,或许会像我一样被打动,或许深埋在日常重负下的某段记忆就此被唤醒。

祝你时时真切感受到身边的美!

青松

(李青松,笔名李亦。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学院毕业。 2009年获金笔奖华文小说组首奖,2015年出版长篇小说《枪手的故事》,201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书稿》。现从事华文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