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
我大儿子今年11岁,还没小六会考,我和太太已在讨论他以后该生活在何处的话题。这非是家长“怕输”,而是基于这个男孩敏感而又糊涂的矛盾性格。
对生于岛国,长于都市的儿子,不难想象他的将来——仿佛一本厚厚日程表,还未展开,已被精密的社会规划到了尽头。
作为父亲,怀着隐忧,愿他能有机会在广袤大地行走,心胸与性情随眼界而开阔不羁。当然,更贴近现实的可能,寻几本好书给他,使心灵在阅读中得到滋养。
中国女作家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最近被我惊喜地列入书单。
李娟1979年生于中国新疆,幼时在四川与外婆生活,后回到新疆。她高中毕业后与母亲、外婆进入阿尔泰深山牧场,三个汉族女子共同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
短短几句话,便不难想象,她生命路途中有过多少坎坷与沟壑。
李娟生活过的阿勒泰是新疆北部的边区,最冷时零下30度,有160个新加坡那么大,人口只有它的八分之一。
新加坡是炎热、喧闹、密集而繁华的城市景观,你不会好奇与之全然相反的“镜像”会是什么模样吗?
阿勒泰是能完美满足你想象力的一片大地,书中随摘一句,便可窥其优美壮阔景色之一斑。
“尤其是那些漫长而晴朗的黄昏,山野晚景清晰明亮,森林下面,碧绿的缓坡斜下来与河边深绿的沼泽相连,如嘴唇的相连一般温柔。连接处长满黄色的晶莹的碎花,像吻。”
翻开这本书,你或许像我一样感到惊奇。它不是描绘风景的游记,不是怀着诗与远方的青春激情诗篇,更不是借机表达政治历史观点的文章;甚至,它读起来不像散文,更近小说。
自文字间流淌而出的是作者在阿勒泰生活的点点滴滴,自“我”的第一视角开始叙述,从日常小事铺开,描绘出一个个富有意味的场景。读者自场景中“读取”作者的内心,她的想法,情感,态度,日常工作,所住的环境,亲人,乡邻,顾客……
李娟的文字干净而有力量,巧妙地将虚构小说的写作技巧运用散文创作中,形成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
在阅读时,你或有进入李娟独有的“世界”中的神奇感觉:耳边传来她的心声与独白,承受着预想不到的困难带来的冲击,随着她思考,努力找寻度过难关的办法,以豁达而幽默的态度面对困难,尝试着与言语不同的牧民沟通,也随着她的目光注视脚下的荒野、沼泽、山川……感悟存在的意义。
在《我的阿勒泰》中,读者进入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认识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一个城市女孩如何艰难地融入阿勒泰牧区的生活,而作为一个“异乡人”,她又是如何观察牧人们是如何在阿勒泰生活。
这两个不同的叙述角度,使得读者获得强烈的“在场”感,仿佛随着作者一同在遥远的“异乡”生活,一同体验生活的艰辛,也一同领略阿勒泰的美。
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生活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也是她的“非虚构”写作所力图表达的真实。李娟有在阿勒泰生活的丰富经历,有细腻敏感的心灵,有高超的写作能力,种种因素结合起来,使得她能从记忆中找寻出最深刻的细节,运用文学技巧将它进行艺术加工,将更深层次的“真实”形象有力地表达出来,进而创造出一个壮美动人的阿勒泰世界。
这本书还具有奇特的“疗愈”能力,在那个广袤人烟稀少的异乡,对城市人而言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成了作者及家人无法越过的困难,而对城市人而言难以承受的困难与痛苦,她们却能够豁达地一笑而过。
朋友,当你遇到人生烦恼,可以翻开这本书读一读,它不是心灵的鸡汤,却能使你额外得到一份力量。我也愿儿子有机会翻开这本书,在想象中“体验”在异乡的生活,学到如何行走于世上。
祝你的生活总是洒满阳光!
青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