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资深作家骆明过去三个月频繁进医院,9月底还一度告危,记者在国大医院加护病房采访他时,他已恢复精神,高举右手说“我的毅力还是够的”,出院后要写多两本书,那将会是他的第39与40本书。

2023年骆明因病截肢,感慨生命,同时受冰心晚年的写作启发,写了《生命从八十八岁开始》。2024年四五月,骆明趁精神状态饱满又完成了《我的书还在》讨论新加坡文化课题。

骆明在病床上受访时说:“我已经死去活来几次了……我觉得新加坡缺少文学,缺少文艺,缺少思想,缺少这种高层次的文学、文化。我们没有去推动这些东西。”

骆明新书有两款封面。(档案照片)
骆明新书有两款封面。(档案照片)

让他自豪的是,1980年至2013年发起并领导新加坡文艺协会期间策划了作家走进学校、歌词创作比赛等针对新一代的活动,设立新华文学馆,以及举办亚细安文艺营。在教育界工作多年,也桃李满天下,他说,动手术的医生告诉他,自己也是公教中学毕业生。

骆明本名叶昆灿,出生于1935年。他是南洋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多年。

骆明说:“我认为我们的华文文学范围很小,应该要扩大到东南亚或亚细安,再到港澳台、中国大陆。那个年代(1980年代)政治很不清楚,分左派和右派,我当时到菲律宾找一位作家,他不敢见我,因为不知道我是左派还是右派,所以先找一个人来跟我谈谈……没有经历过的人,不懂这些。”

后来,新加坡语文环境改变,华校走入历史,华文文学也越来越难找到接班人。

他说:“心痛了,半夜会想:我们这样做究竟为什么?不过我觉得也有点回报了,至少自己的孩子会同意,他们不会觉得(投身文艺工作)不应该。我病了,他们还是轮流来照顾我。”

待出院,骆明打算写童年时光,记录二战时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