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第17届花踪文学奖星期五(10月11日)公布名单,马来西亚作家龚万辉以长篇小说《人工少女》摘下马华文学大奖,台湾作家黄春明获颁第12届世界华文文学奖。
好小说和现实保持距离
《人工少女》是龚万辉的首部长篇小说,是三四年的累积成果,中间经历大疫时期,最终完成这部亲女儿似的个人著作。“我心目中的好小说和现实保持一定距离,它可以接下你的不安、忧伤和痛苦,同时感受到文字的美好。”
龚万辉发表得奖感言时比喻,如果说短篇小说是10米高的花式跳水,长篇小说则是高空跳伞,他以伞兵菜鸟的姿态一跃而下,充满不确定和挑战。他提到,这部作品包含自己的挫折,对未来的想象,以及对已逝亲人的怀念。自此以后,他对长篇小说有了创作的想象和摸索,也希望《人工少女》可以为马华文学带来新气象,包括新鲜题材、想法和可能性。
黄春明与妻子线上观礼
第12届世界华文文学奖颁发给89岁的台湾作家黄春明。黄春明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也写散文、诗、戏剧和儿童文学,更跨界创作撕画、插画、油画、摄影等视觉媒介。他曾获吴三连文艺奖、台湾国家文艺奖和中国时报文学奖等奖项,作品曾译为日、韩、英、法、德语等多语言,《儿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莎哟娜拉·再见》也改编为影视作品。
文学成就非凡的黄春明,曾有一段年少轻狂的日子。从中学到师范学校,他四度退学,最后终于从屏东师范学校毕业。近年来,台湾佛光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屏东大学、台湾大学等六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他本人曾提到,教育的宽容让他一个“有点才气”的人不至于被牺牲。黄春明的创作饱含对底层人物的关怀,小说故事里永远有救赎、希望和光。
黄春明因健康因素未克亲临现场,由儿子黄国珍代领奖项,本人透过线上参与典礼。黄国珍透露,父亲非常想参与颁奖典礼,为此在住处爬楼梯,背两公斤的背包走路,锻炼心脏和体力,但医生担心他心脏负荷不了,希望他留在台湾。黄国珍转达,黄春明还会继续写作,最新的长篇小说已写到最后两章。
演出呈现文学纷呈面貌
这场文化盛宴首次南下,在马来西亚柔佛新山苏丹后查丽苏菲雅歌剧院举行。有“文学界奥斯卡奖”之称的颁奖典礼维持一贯水平,配合颁发文学奖项,也演出一系列节目。从舞蹈、歌曲演唱、童诗朗诵、大提琴演奏、鼓乐和舞蹈的多元载体,呈现文学的纷呈面貌,如同演唱《贼》一曲的马来西亚创作歌手戴佩妮所说,文学能有多种呈现形式。
颁奖典礼以出生柔佛、旅居德国的舞者和编舞家廖正彬呈献独舞《闪》开场,这个舞蹈作品取材改编自文学奖常胜军黎紫书的长篇小说《流俗地》。一贯为花踪颁奖典礼作结的《花踪之歌》由马来西亚女高音洪美枫演唱,水土坊乐团及陈光裕以小提琴伴奏。陈光裕是原作曲人陈徽崇(已故)之子,意义深远非凡。配合本届特设的童诗奖带来的童诗朗诵《你看见我的梦吗?》由大人策划指导,小朋友朗诵,为盛大端正的颁奖典礼注入活力与新意。
第17届花踪文学奖得奖名单
·第12届世界华文文学奖:黄春明
·马华文学大奖:龚万辉《人工少女》
·报告文学奖:
首奖:黄子珊《绝望的时候,我们演戏——流亡中的难民导演》
评审奖:丘颖瀚《木薯战争:马来亚“紧急状态”与霹雳州木薯业者》
·马华小说奖:
首奖:颜家昇《土》
评审奖:赖威竣《云之国》
·马华散文奖:
首奖:林日锦《换花》
评审奖:黄俊明《归去来辞》、李宣春《Pulang,The Road与野东西》
·马华新诗奖:
首奖:丘亦斐《阿尔茨海默的雾》
评审奖:辛吟松《屎记》
·童诗奖:
符诗绮《天空的衣裳》
黄其和《记忆中的年糕》
李采芠《碗净福至》
蔡妮臻《宠物梦》
王振平《阳光在爷爷胡椒园游走》
刘雅琳《掉下来了怎么办?》
方路《我在菜园找到婆婆的假牙》
马愿越《魔法梦》
招晓华《自由》
马明杰《时间表上消失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