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著名当代艺术家纳堤·尤塔瑞(Natee Utarit,54岁)2019年受意大利那不勒斯Made in Cloister基金会委托入驻创作,参观当地考古博物馆时,发现希腊罗马大理石雕像《持矛者》感觉熟悉,类似泰国Silpa Bhirasri的雕像《行走佛》,“似曾相识”(Déjà vu)系列由此诞生。他以青铜诠释上述两尊雕像,取名《似曾相识》,让它们面对面对话。

纳堤·尤塔瑞青铜雕像《似曾相识》,让希腊罗马和泰国雕像对话。(黄向京摄)
纳堤·尤塔瑞青铜雕像《似曾相识》,让希腊罗马和泰国雕像对话。(黄向京摄)

身为佛教徒的纳堤形容: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回忆起我们的来处和以前见过的东西,“它更像是一种记忆的重新浮现并在当下重现”。佛陀的一生与庞贝的历史及其马赛克艺术相互交织,他设想:如果东方佛陀在古罗马时代之前来到那不勒斯,那会是怎样的景象?他开始以马赛克、刺绣等艺术形式呈现佛陀的身影,即使回到曼谷,对话仍然持续。

纳堤的“似曾相识”系列已来到新加坡,一是私人美术馆(The Private Museum)与Richard Koh Fine Art画廊呈现的“似曾相识:当太阳从西边升起”(Dejavu: When the Sun rises in the West), 以国内外藏品为主,包括艺术家在那不勒斯与2022年泰国艺术大学个展的创作,涵盖油画、雕塑、刺绣、彩绘玻璃与版画;二是STPI的“似曾相识:佛藏匿了”(Dejavu: Buddha is hiding),展示纳堤最近入驻泰勒版画院所创作的40件版画与纸雕作品。

纳堤·尤塔瑞油画《毗舍离最后的遗言》(2018)改写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私人美术馆提供)
纳堤·尤塔瑞油画《毗舍离最后的遗言》(2018)改写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私人美术馆提供)
纳堤·尤塔瑞的白骷髅油画《过去不仅仅是记忆》。(私人美术馆提供)
纳堤·尤塔瑞的白骷髅油画《过去不仅仅是记忆》。(私人美术馆提供)

长5.2米的三联屏油画《卧佛与火山》(2019)构成视觉上的震撼——金光闪闪的微笑卧佛出现在西方古典建筑场景中——那不勒斯Made in Cloister文艺复兴时期修道院修复的当代美术馆,不远处的火山冒出白烟。另一幅3.3米长的油画《毗舍离最后的遗言》(2018)启发自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蛋彩石膏壁画《最后的晚餐》,纳堤邀来一群僧侣朋友当模特儿创作而成,重构佛陀涅槃之前最后的遗言——时间消耗世间一切,甚至时间本身。

以涂鸦诠释佛教教义

泰国未曾被19世纪欧洲帝国主义殖民者统治,纳堤将东西方文化元素并置于同一个空间中,质疑了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分野,挑战了全球语境中欧洲中心主义的叙事观点。我由此联想到4至14世纪的敦煌莫高窟,结合壁画、雕像和建筑的佛教石窟艺术,也是文化的大融炉,将中国北魏至唐元文化与印度、阿拉伯、罗马、波斯文化汇融成新的艺术形象。很多时候,东西方文化碰撞后往往激荡出多元文化的火花。真实的文化历史语境并非我们想当然耳地单元。

延伸阅读

本地15藏家联展现当代艺术:“阅读”艺术品 发现自我
本地15藏家联展现当代艺术:“阅读”艺术品  发现自我

纳堤想象力丰饶,设想佛陀在古罗马之前已西行,出现在那不勒斯教堂、街头。他从那不勒斯街头随处可见的涂鸦,追溯到涂鸦曾是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世界各地的重要手段,因此采用古印度通用的巴利语(Pāḷi),以当代涂鸦形式呈现,时而结合刺绣、彩绘玻璃、雕像、版画等元素,传达佛教教义的当代诠释。

以艺术媒介而言,纳堤的作品也彰显东西文化之交汇。比如《与爱人分离是一种痛苦》(2020),通过一组结合巴利语言的彩绘玻璃灯箱,重新阐述佛陀所说的人生必经的生老病死过程,不过,画中穿袈裟者类似古希腊罗马人,佛寺为教堂取代。双联画《心态》在亚麻布面上刺绣,以彩色喷漆涂鸦,结合亚克力创作而成。铜雕佛像《至高无上》(2020)被打开了,内壳写满文字,造型启发自得道高僧的肉身佛像。

纳堤也让古今不同时空、人物事等元素在作品中并置交叠,提醒人们,历史不是线性的,而是周期性;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断地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油画《东方主义之后》(2019)将对抗巨浪的佛陀与工地废墟里对着手机的僧侣并列,墙面上留下“不沉溺于过去,不梦想未来”,佛陀时刻活在当下的教诲。纳堤的一系列巨大白骷髅油画系列引发思考,例如《过去不仅仅是记忆》(2019):有一天所有的文明(包括西方文明)终将成为过去,那么,怎样才能让过去不仅仅是记忆呢?

“佛藏匿”意象具多元隐喻

纳堤·尤塔瑞丝网上色版画《天堂》(2024),让佛像藏匿在西方教堂里头。(STPI提供)
纳堤·尤塔瑞丝网上色版画《天堂》(2024),让佛像藏匿在西方教堂里头。(STPI提供)
纳堤·尤塔瑞以纸张雕塑成残缺不全的佛像,喷上涂鸦,在考古遗址出土。(STPI提供)
纳堤·尤塔瑞以纸张雕塑成残缺不全的佛像,喷上涂鸦,在考古遗址出土。(STPI提供)
纳堤·尤塔瑞五联屏丝网上色版画《佛宫》(夜)(2024)。(STPI提供)
纳堤·尤塔瑞五联屏丝网上色版画《佛宫》(夜)(2024)。(STPI提供)
纳堤·尤塔瑞五联屏丝网上色版画《佛宫》(日)(2024)的涂鸦比较明显。(STPI提供)
纳堤·尤塔瑞五联屏丝网上色版画《佛宫》(日)(2024)的涂鸦比较明显。(STPI提供)
泰国著名当代艺术家纳堤·尤塔瑞在STPI入驻创作时留影。(STPI提供)
泰国著名当代艺术家纳堤·尤塔瑞在STPI入驻创作时留影。(STPI提供)

由邓智文策展的“似曾相识:佛藏匿了”中,纳堤的佛像仿佛在玩捉迷藏,藏匿在西方教堂里头,或者西方古典版画中残留佛的轮廓剪影。泰勒版画院自产的纸张雕塑成一组残缺不全的佛像中,喷上涂鸦,在考古遗址出土。“佛藏匿”的意象可以解读为东方宗教文化语言在艺术叙事中的缺席,也讽刺欧洲帝国殖民主义霸权对文物的掠夺,强而有力。

“似曾相识:当太阳从西边升起”即日起至12月8日,在私人美术馆(11 Upper Wilkie Rd S228120)举行。“似曾相识:佛藏匿了”即日起至12月1日,在STPI(41 Robertson Quay S238236)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