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群体协作的艺术,长居幕后的制作人是隐身但重要的角色。三十而立的陈思恩,是影视公司“陌陌工作室”联合创办人,制作享誉国际的东南亚电影,获颁2024年青年艺术家奖。
2018年,25岁的陈思恩,与本地编导王欣如联合创办“陌陌工作室”(Momo Film Co),和本地知名导演陈哲艺、陈敬音等人合作,完成享誉国际的电影作品,如2021年代表新加坡出征奥斯卡的《热带雨》。
他们(受访者选用非二元性别代词)受访时说:“创立‘陌陌工作室’就是为了制作东南亚电影、新加坡电影,支持有热情的电影人,支持他们说出想说的故事,带到世界舞台,这也是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2024年,陈思恩的主要制作,是与越南导演杨妙灵(Duong Dieu Linh)合作的恐怖喜剧《蝴蝶,别哭》( Don’t Cry, Butterfly),本片在第8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荣获两项大奖,随后在多伦多、伦敦、釜山和台北金马影展亮相。
最大挑战是找对的人合作
一部电影的诞生讲求团队精神,而务实、缜密和热忱,是电影制作人的重要特质。陈思恩的工作哲学是,和对的人合作。“制作电影本来就非常困难,它需要那么多人,那么长时间,那么多资金。我最喜欢,也觉得最有挑战的部分是人。与合适的人一起工作,会让这段旅程变得更好。但与价值观不同的人一起工作,过程会变得有点艰难。”
其他挑战包括资金,以及理解创作理念的赞助人。陈思恩认为,身处务实社会,这个挑战持续不断。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成就感是观众和作品产生联结。相信电影因观众而存在,陈思恩说:“本地电影素养可能还不及法国等欧洲国家发达,他们的人自小就接触到国产电影。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电影如何接触观众。”走访校园,演讲授课是其中一种渠道,但陈思恩认为这往往是一次性的事情,不足以改变集体意识。
陌陌工作室通过孵化和培育计划,支持本地电影生态。近年来,陈思恩主导“Objectifs x Momo短片孵化器”和“Momo发行补助金”等计划,也积极培养新生代电影制作人,所到之处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萨尔艺术学院,以及菲律宾Full Circle Lab和荷兰鹿特丹实验室。
尽管重重挑战,陈思恩对本地的电影前景是“无药可救的乐观”。据他们过去十年观察,人们的心态更开放了,成功不代表坚持一种职业;政府一直推动制作人发挥创造力,从项目开始就参与其中。过去几年,可见新加坡的年轻制作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