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程度上,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童年、故乡和过往岁月的重返。鲁迅用文字重返未庄,重返三味书屋,重游仙台并重现藤野先生;老舍和沈从文通过小说重返北平和湘西。读完王润华先生的Homecomings/《重返诗钞》(中英双语版,八方文化,2023年),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重返乃诗人之宿命。
在中文版《重返诗钞》(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2014年)的自序中,王润华说“重返”是他“寻求跨文化、跨国族、跨知识的经验与创作”,说“重返就是探险,也是幻想,理想与现实冲突,魔幻与写实交替”,“重返”不仅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无尽源泉,也为他的文学研究提供独到的南洋视域,使他能进入“学术另类新境界”。
王润华出生于马来亚霹雳州地摩镇(Temoh)的乡村。他的童年是在蕉风椰雨里落寞度过的。童年看似单调无奇,但乡村的苦难、热带雨林里近乎魔幻的迷信,都是他生命里挥之不去的黑白记忆。中学毕业后,他负笈台湾政治大学,这才走出了荒莽的热带雨林,进入都市生活圈。他修读的是对他而言全然新接触的外国语言文学,之后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那更是一个有别于马来亚的寒冷的生活环境。生活变化如此之大,环境反差也是如此之大,但王润华并没未因此而淡忘故乡;相反,故乡的风色、人事常常魂牵梦绕,不能释怀。在大学期间,他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夜夜在墓影之下》(台南中华书局,1966年),写“南方的雨”,怀想“梦里的橡胶林”,已然开始了他文学原乡的最初重返——“用回忆式的自叙法来把我寂寞的童年的亡魂招回来”(《自序》,《夜夜在墓影之下》)。之后就一发不能自已,重返成为了他生命的重要部分,既带给他文学和研究的喜悦与硕果,也让他在不断的重返过程中同现实和历史进行更深层对话,带给读者更富启益的思索。
扎根新马又跳脱新马
扎根新马,Homecomings/《重返诗钞》又跳脱新马,是王润华多年放逐于新马之外、以在场者和边缘人的视角对自己在新马的个人日常、对新马风物,以及对新马历史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的重返。他的这种重返模式,早在诗集《橡胶树》(泛亚文化事业公司,1980年)里就已具雏形,而且,过了三、四十年,王润华依然能自处漂移的“中间地带”(median state),执着其本土情怀,并坚持一份他作为文化人的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的批判。我们比照阅读他创作于1970年代的《圣淘沙战堡》(见诗集《橡胶树》)和作于2014年的《圣淘沙》(见Homecomings /《重返诗钞》),就能清晰看出一段二战时期英军与日军的对抗历史如何被诗人“后现代”消解:
……
只有野生的胡姬花
似乎不愿嗅闻弹药的味道
从碉堡的裂缝
探出头
迷茫张望中
看见远远山头的受降馆内
战争已经是一张张的照片和几个蜡人
在免费供人欣赏
——王润华《圣淘沙战堡》
圣淘沙战堡(也称西索罗炮台)是二战时英军的地下军事堡垒之一。1942年2月15日,英国陆军马来亚司令部白思华总司令正式向日军投降。日军以约为盟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声东击西,以极小的伤亡,以少胜多,毙伤及俘虏了约8万5000盟军,新加坡沦陷。这就是被丘吉尔视为英国军事史上最严重灾难的“新加坡战役”。也就不过30年后,新加坡人已不怎么记得那段历史。圣淘沙战堡成了本地和外国游客喜爱的观光胜地。王润华重返这段历史,对“巨炮顽固而且生锈/仍然错误的指着南方”不胜唏嘘,对游客的“无感”,对小孩们的“无邪”也是万分无奈。2010年圣淘沙名胜世界开幕,其中最能吸引游客的就是设在地表下的大型豪华赌场:
……
过了六十多年
另一种战争袭击狮城
岛上又进行地下挖掘工程
建造巨大的赌场
引诱并围困来自世界各地的敌人
穿制服的荷官
如英国军官
日夜在地下指挥瓮中捉鳖的战略
击败那些伪装游客的敌人
他们公然在樟宜机场空降
从市中心乘大巴士与地铁
一批一批如潮水
涌入圣淘沙名胜世界……
——王润华《圣淘沙》
这是王润华对圣淘沙的又一次“重返”——历史和现代魔幻般交织,一切那么真实,又如此荒谬。其他如对“淡马锡”“殖民地”“甘榜”“南洋大学”“高速公路”等等的重返,王润华亦能游走在历史和现实的边缘,跨越时空,藉由平实而诗意的文字,屡屡重返,为历史立此存照,对当下常怀隐忧。
英译也是一种重返
Homecomings/《重返诗钞》是中英双语出版,英文译者黄毅圣是新加坡英语教育下成长的一代。他说自己的翻译是“创意翻译”(transcreation),对此王润华表示欣然接受。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学者西塞罗就认为好的翻译必须是另一种文学创作。中世纪意大利也盛传一句名言:Traduttori traditori(翻译即叛逆)。可见优秀的译作须要译出原作的文意和文气,不可死扣结构或字眼而让译文晦涩难懂,不忍卒读。黄毅圣的译笔流利通畅,译文中有不少精彩之处,也不乏各种有意无意的误读和误译。如果将这些误译罗列出来,并分析其背后文化与语言的原因,不仅有意义,也会给当下读者很多启示。从这个意义上看,黄毅圣的英译也是一种重返:是他作为英文作家和译者对王润华华文原作的重返。
王润华说Homecomings/《重返诗钞》中的“每一辑诗都流溢出我复杂又最质朴、最伤心又最喜悦的对土地与文化的思考与对话”(见《作者序》)。在文化日渐快餐化的当下,我非常推荐大家阅读这本Homecomings/《重返诗钞》,因为诗集里不仅有久违的诗意,更有诗人一次又一次宿命般重返之后直抵心灵的叩问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