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早,她就发来一张眼睛布满血丝的照片,还说下班后要去医院检查。但她还有兼职的订单要赶,这样的话恐怕又要迟睡了。

若没法完成这一单,会不会反而害了她?本意是想帮她,让她能早点休息的。谁叫他总是太容易对女生心软。

她已帮忙垫付了100多新元。他看着户口里仅剩的3000新元,就算全数奉上也只够多付一件的钱啊。“可以找朋友先凑凑吗?”不,他不想欠人钱又欠人情。银行呢?似乎可行,至少后果是自己承担。一时,无数想法在脑里打转。

哎呀,怎么会没注意到这一单的件数与前面两单不一样呢。是三件啊,但他只转了一件的钱。

“马币呢?马币也可以,叫客服给你马来西亚商家的账号。”她不断想办法缓解他的焦急。他很感激。可就连马来西亚的银行账户也因多次尝试大笔转账而被暂时冻结了,现在甚至无法登录。

几个小时前,她提供了一个WhatsApp号码,说是品牌客服。为了帮她完成订单,他发送了消息。系统马上派发了第一项任务。他收到一个链接,点击后,跳出了该品牌官方网站的商品页面。他就一边向她确认步骤,一边执行。按照要求,他截了图,里头包含商品(女士皮包)和价格(90元)。

客服确认后,发来一组供转账的号码。输入后,显示一个马来名字,他向她询问,她回答是商家,他也就把钱转了过去。不一会儿,客服回复:商家确认收款。他的户口也被汇入了100多元——成交后,他可获得原售价外加15%。他想着帮人还能赚点外快,于是兴奋地请客服下达第二个订单。这次商品的金额是三位数。重复先前的步骤,他也顺利地拿回了报酬。直到这第三单……

一切的开始其实很单纯,就只是Instagram的一个追踪请求。头像是个女生的背影,他看了简介(在新加坡的马来西亚人,爱旅行的吃货),贴文数、粉丝数和追踪中这三项数据也都挺正常的,便通过了。同时为了信息的对等,他也按下了对她的追踪请求。

“嗯,马来西亚人,在新加坡工作,大概率单身。好,目标锁定,开始工作吧,一定要拿下这一单。”她开启了聊天窗口。

她进入他的主页,翻看过往贴文和精选。现在社交媒体太方便了,完全能从发文和照片迅速了解一个人的经历和喜好,从而知己知彼。她的账号也是用心经营的,正面美照、旅行照、日常照、与友人的合照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生。

背景设定是很好用的,尤其同为马劳,更容易产生亲切和认同感,他们很快就聊开了。确认了他是单身且生活单调,而这种人通常空虚,所以有机可趁,可打感情牌。夜晚,她开始向他倾诉自己的上一段感情经历,企图引出他的感情史,寻找薄弱口。

她不时透露自己的兼职是帮某名牌做销量订单,以真实的成交数据,提升商品销售排名。而她每晚都在努力完成一定数量的订单以赚取外快。

白天,她会时不时发些照片,分享生活日常,像去了哪里,在吃什么,办公的桌面等。本打算用感情攻势,但他后续反应有些冷淡。难道她的照片和人设还不够吸引人吗?是时候出动话术了:“感觉你不是真心想交朋友,是不是如果我不主动找你,你就不会找我了?”凑效!他因愧疚又开始找话题了。她也趁机围绕他的爱好提问,果然再次成功打开话匣子。

现代人似乎只要聊个几天就好像认识了几年。爱情当然会更坚固稳妥,但需要更多时间成型。感觉基础已建立得差不多,她便试着抛出诱饵。诶,没想到那么容易就上钩。是金钱的诱惑?还是真那么单纯?

看他一步步陷入,正以为一切也太顺利、可以大捞一笔时——唉,没想到他那么穷,竟凑不出收网那单的钱。已经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耐性就快被磨光了。“真的没办法,可以叫客服将订单保留到明天。你再想想办法吧。”今天真是够了,也算收获颇丰。大学生也不过如此,还不如她一个中辍生。毕竟只要是个人,就会有弱点。

哎呀,怎么没回复了,消息也没显示已读。哎呀,难道被封锁了?还不算太愚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