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那时的马康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屋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一边欣赏马奎斯(又译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1927-2014)经典作品《百年孤寂》(又译《百年孤独》)西班牙语影视剧,一边重温小说中译本的内容,就会发现马奎斯的“可译性”与“不可以译性”并存之悖论。
尽管影视剧被阿根廷导演亚历克斯·加西亚·洛佩斯(Alex García López,代表作《猎魔士》等影集)与哥伦比亚导演劳拉·莫拉(Laura Mora,代表作《世界之王》)携手改编得荡气回肠,但受限于影像叙事,影集采取了相对线性的叙事时序,好处是帮观众厘清剧情的发展。另外还有说法指由不同演员出演不同角色,解决了原著小说人物名称重复,让人混乱不已的情形。
私以为,上述所谓问题恰恰才是文字之魅力所在,尤其马奎斯是时空操控者,一句话里头现实、过去与未来并存,制造一种无限延展的感受空间——马康多小镇的开拓者布恩迪亚为炼金术迷醉而失去自我,其实小说家才是叙事背后的超级炼金术师,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为读者的想象力增加维度。此外,小说人物名字之所以重复,不妨解读为布恩迪亚家族人物宿命轮回的象征:过去现在与未来谁也摆脱不了谁。
迷路才是目的,厘清了反而不美。
情节并非最重要环节
《百年孤寂》是高度风格化与诗意的小说,情节并不是最重要的环节,它更像是一幅幅巨型史诗式油画,通过笔触带出意义。风格本身就是意义。私以为更适合影视改编的,是马奎斯的另一部经典长篇《爱在瘟疫蔓延时》(又译《霍乱时期的爱情》):聚焦一对爱侣超过半个世纪的情爱纠葛。
《百年孤寂》小说原著1967年发表后赢得各界赞誉,马奎斯于1982年因这部小说赢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这部小说的地位进一步攀升,甚至被誉为《堂吉诃德》之后西班牙语文学最伟大作品。为此,影视改编《百年孤寂》被视为一件困难而神圣的任务。如今看了影集上半部,大可以说影视改编没有让人失望,尤其让以前阅读译本的读者,有机会听见西班牙语的音调,带来更亲近原著的声音体验。据说马奎斯生前不希望自己的小说被改编成短短的英语电影,因此生前不同意影视化计划。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有条件地接受授权,第一,必须在马奎斯的家乡哥伦比亚拍摄,第二,必须是西班牙语呈献。最终制作公司高规格实现诺言,影集中大部分角色也由哥伦比亚演员出演。
马康多小镇仿佛活了
制作团队之认真,在《VOGUE墨西哥版》編輯桑切斯(Fernanda Perez Sanchez)的采访记录中可见一斑,仿佛制作团队也像布恩迪亚一样,精心开辟了马康多这座文学世界最负盛名的小镇。他们参考了圣地亚哥·马德里南(Santiago Madriñan)研究这部小说细节的书《马康多的植物群》以布置场景中的植物,也从哥伦比亚的古董店与博物馆收集家具,尽善尽美。为各个细节精雕细琢。此外,为了致敬小说家,影集里马康多一些街道的名字以马奎斯家族名字命名。
马康多仿佛真的活了过来。
这些生活的细节,都是观赏影集时的美好收获。
若说小说与影视改编还有哪些差异,那就是小说于我更荒诞粘稠,而影视改编多了爽快节奏与黑色幽默。这种差异或许是源自于风格化文字阅读自然形成的阻力对读者的体验增添了一层不可思议且极富深意的沉重感,而影视画面自然而然的简单粗暴,让接受体验变得没什么难度而显得轻盈吧。
影集上半部八集已经在Netflix上线,下半部最后八集还未公布上线时间。
2024年马奎斯去世10周年,马奎斯的遗作、小说《八月见》在3月份一次过推出西班牙原文、英文、中文等版本。晚年受失智问题困扰的马奎斯为《八月见》多次易稿,最后仍不满意,曾嘱咐家人毁掉这部作品。不过家人把遗稿保留了下来,尽管不是马奎斯最好的小说,但字里行间仍是马奎斯的诗意风格,以及他对孤独这一主题的持续探索。
年末又迎来《百年孤寂》影集改编,让我们有机会再次致敬这位伟大的作家。文学的恒久与无远弗届,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显现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