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岁末迎来鼎艺团两年一度与滨海艺术中心合作主办的鼎艺华乐室内乐节。本届为第六届音乐节,由著名指挥叶聪担任总监,鼎艺团驻团指挥黄德励担任副总监,中国二胡演奏家杨雪担任驻节艺术家。音乐节旨在通过一系列音乐会、工作坊等相关活动,展示优秀华乐室内乐作品。除了实体活动,也举办线上峰会,汇聚世界各地的资深华乐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共同探讨华乐室内乐的生存与发展课题。

音乐节共有三场音乐会,我观赏了闭幕音乐会“共享世内乐”。音乐会由鼎艺团、竹韵小集、台北中央C室内乐团、“弓弦舞”二胡(胡琴)重奏组和来自马来西亚的执竹者弓弦乐团联合呈献。上半场,各团展现独特风格,鼎艺团尽地主之谊,为音乐会掀开序幕,演奏中国青年作曲家刘豫徽的作品《吕韵·陆——年画》。作品以山东地方戏吕剧和木版年画为素材,在叶聪的指挥下,鼎艺团尽显活力,生动诠释了春节民间习俗和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

名曲改编现代新颖

接着登场的是结合中西乐器演奏的台北中央C室内乐团(C-Camerata)。乐团初期从钢琴三重奏扩展为东西方乐器混编,致力推广东西合奏曲目。他们呈现艺术总监董昭民改编吕文成的经典广东音乐《平湖秋月》,乐器编制为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和古筝。虽然和印象中的原版不一样,但也保留了原曲的精髓,加入新颖的现代和弦,让海上升明月的场景变得创新丰富。

之后是“弓弦舞”二胡(胡琴)重奏组,此团成立于2009年,由中央音乐学院二胡教授杨雪发起并担任音乐总监,带领所教的在校学生演奏中国作曲家胡晓的《声腔-板式》。曲子以中国板腔体戏曲中的声腔音调、念白吟诵、歌舞场景等元素为素材,虽四把胡琴在音域上没有西方弦乐四重奏来得宽广,但演奏张力十足,严谨且有默契地诠释这部以现代技法创作的曲子。

视觉效果令人惊喜

来自香港的竹韵小集成立于2003年,除深入研习岭南传统乐种,也致力发展当地原创中乐,呈献香港的声音。当晚他们演奏了根据广东音乐演奏家教育家丘鹤俦的经典之作整理的《娱乐升平》。五分钟复刻早期的粤乐演奏形式。曲子分三段:第一段以二弦、提琴、三弦、月琴、喉管及锣鼓组成早期“硬弓组合”,声音高亢有力;第二段以高胡、椰胡、扬琴、秦琴、笛子组成当今粤乐常见的、清新悦耳的“软弓组合”;第三段则在“软弓组合”的基础上加入粤化西乐小提琴、夏威夷结他、班卓琴、萨克斯、木琴和爵士鼓,以“中西乐组合”呈现。每转换到下一段音乐,乐手整齐地起立更换乐器和座位,视觉效果充满惊喜,让人想多加了解岭南的“精神音乐”风格。

下半场,首先由全体弹拨乐演奏新加坡作曲家骆思卫的《竹林七贤外传》。乐曲灵感来自历史上的竹林七贤,以四小乐章表达七人的共同情感和理想。作品融入现代和流行元素,清新脱俗,听者即使对竹林七贤的故事不熟悉,也能领略七人无拘无束隐居的快感。音乐会尾声,由叶聪带领全体乐团演奏资深作曲家罗伟伦的《黄帝——人文始祖》。作为压轴曲目,作品大气磅礴,蕴涵了深厚的历史意义,联合乐团倾情演绎,展现强大的凝聚力,为音乐节划上圆满的句点。

如何让华乐室内乐与时并进并吸引更多人关注,这点具挑战但也至关重要。借用音乐节总监叶聪的话,华乐室内乐必须走向世界。展望下一届鼎艺团华乐室内乐节更上层楼,继续发光。

(作者是本地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