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坛重量级人物张艾嘉刚于5月荣获第27届义大利乌迪内远东国际影展(Udine Far East Film Festival)最高荣誉 “金桑树终身成就奖”,表彰她逾半世纪来在电影及文化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从影54年的她感性致词:“我们活在一个疯狂的世界,幸好还有电影陪著我们,让人逃避、哭泣、欢笑、分享情感——至少那两个小时,我们仍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动人发言赢得全场观众热烈掌声。

感性的张艾嘉,在她监制并主演的《女儿的女儿》完成后出版散文著作《女儿》,记录戏里戏外,写“金艾霞”和张艾嘉的故事。

张艾嘉散文著作《女儿》,记录她戏里戏外,关于“金艾霞”和她自己的故事。(互联网)
张艾嘉散文著作《女儿》,记录她戏里戏外,关于“金艾霞”和她自己的故事。(互联网)

2024年11月,张艾嘉全新散文著作《女儿》,和她监制并主演的电影《女儿的女儿》面世,比成为热议话题更重要的是直触人心。几年前,她因侯孝贤一通电话走进这个故事,也拥有了女主角金艾霞的生命。虽和侯孝贤都是说故事的人,她发现两人观点的不同。“侯导看到《女儿的女儿》这个片名,第一个反应是:孙女的故事!我看到《女儿的女儿》的第一个直觉反应:这是所有女人的故事!”

女人真正的苦是什么?

退休的金艾霞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每天早上起床煮咖啡看股票,偶尔与好友跳国标舞。上有从美国回台湾的妈妈,轻微失智住在安养院,需要她前去探望伺候;下有女儿范祖儿,她计划与女友到美国进行人工受孕,母女俩性格不合而经常争吵。直到女儿与伴侣双双在纽约车祸过世,金艾霞突然成为女儿胚胎的合法继承人。

16岁时的金艾霞也曾意外怀孕,当时懵懂,只能由母亲把女婴送养。如今因为到纽约处理女儿后事,金艾霞与那个当年送养后在美国长大的Emma重逢了。她该如何面对当年送走的生命,以及女儿留下的这个生命?

张艾嘉在揣摩金艾霞的过程中,反思快乐是什么。如果没了年迈的上一代,没了爱唱反调让人操心的下一代,人生是不是就能快乐?一个女人真正面对的苦是什么?没答案。但她自觉在每一部戏里,创造和养育的另一个她——金艾霞不是张艾嘉,也不是编导黄熙,是许多女人的缩影,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张艾嘉以一本《女儿》,从走进金艾霞的内心世界,到回望自己的生命历程,像角色笔记、演员日记,也像双线叙事的故事集。

她也在书中强调故事之必要:“文艺片是在说故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好的故事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相对于大举占据市场,感官刺激至上的好莱坞进口片,台湾本土文艺片的制作条件越差,竞争力越弱。好故事才能培养好编剧、好导演和好演员,甚至好作者与好读者。

写作的女演员,跨越世代,虚实之间,她们在戏里戏外提炼生命意义。

相关内容:


千帆过尽才发现,壮龄正美丽。关注壮龄go! 特制内容,加入壮龄go! 社群,一起过好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