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数月打磨排练后,新加坡海南协会的琼剧《汉文皇后》终于登上维多利亚剧院舞台。作为一个此前从未观赏过海南琼剧的人,随着舞台帷幕缓缓拉开,精良灯光及汉风布景映入眼帘,开场戏中演员们即大放异彩,使我不得不折服于演员的深厚功底与精湛演技。

《汉文皇后》以纯戏剧方式演绎完整古老故事,舞台是写意的,让人聚焦的不只有表演者的唱段,角色丰富的情感和细微的肢体语言,无一不丰满。传统戏曲讲究手、眼、身、法、步,眼功排在第二位,说明其重要性,观众能从演员眼神里看到角色身处境遇,可谓是:“一生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好比:赵通策划嫁女时,在得知窦广平真实身份后眼睛所显露出来的惶恐与谋算;贾大夫冒死谏言,倘若汉文帝不按律斩国舅,便作势要跪死于殿前的灼人目光。即便不谙海南方言,无法完全听懂唱段,演员们也能令人在观看过程中屏息凝神,热血沸腾。

窦皇后作为该剧女主,出身平民使她更懂得体恤民瘼,演员在角色塑造上抓住人性和女性脉络:她从小被迫与弟弟骨肉分离,入宫后才德兼备受汉文帝垂怜,再到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饰演该角色的李肖玉将窦姬每次的身份转变,以最细腻的情感方式深刻诠译,每个动作都具鲜明人物个性。可能因为开场是朝廷强抓民女入宫的场景,所以一身素衣的窦姬出场时并未引起强烈关注,直到扫雪时偷读汉文帝书案上的《燕燕》一幕,将思亲之苦娓娓道来时,终将久禁深宫、身不由己的弱女子形象刻画铺展开来。随着剧情深入和情节起伏,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不拘泥于华美服饰,观众能够看到窦姬的每次蜕变,其形象也随之凸显。

角色反串入木三分

该剧以窦皇后寻弟为主线,其弟窦广平经历坎坷,自幼被拐为奴12载,后与已是一国之母的姐姐相认,身份地位顷刻天翻地覆,这对于饰演该角、身为女性的宋艾玲来说,不论是唱功或是身段,都是艰巨挑战。海南话有八个声调,故此发音较为苛刻,要在这个基础上做性别反串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宋艾玲的出色发挥使人将演员本身与角色密合,她的一唱、一跪、一转都极具感染力,将一位福祸相依的流民少年演得入木三分。

除几位本地主演之外,从文臣武将到仆从侍女,每位演员都做到了“小人物大刻画”,神态表演极其考究,形成一幅巨细靡遗的众生群像。传统戏曲的极好展现正是如此——能使观众不去刻意看唱段字幕,仅凭跟随舞台角色,亦能垂直入戏,如:汉文皇后听闻亲弟触犯国法后被众宫女簇拥的山河同悲;群臣为窦广平生祭的悲歌击筑等,让观众情绪随着情节跌宕起伏,似乎进入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一部好戏的成功,离不开幕后的策划编排,导演张莉展现出数十年深厚的艺术功底以及对该剧的独到见解,既具创新思维,又能根据剧本构思出震撼人心的视觉画面和情感表达,这些无不考验导演的艺术素养积累。我能够感受到张莉导演对每处细节的把控,敏锐洞察人物底色和哲理层次,在一些细微的情感细节巧作改良,使角色不呆板具有灵动性,从而呈现最佳效果。随着时代发展和自媒体兴起,我们的文化生活更需要这样优秀的作品,传统戏曲如同昭示我们华人精神和价值观的璀璨明珠,不应在当代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