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唐宋服饰演奏古琴、琵琶、古筝等乐器,宛如一幅幅动态画卷的自得琴社,近年来红遍中国互联网半边天,掀起年轻人关注民族音乐的浪潮。华人新年期间,自得琴社受滨海艺术中心之邀登上华艺节舞台,举办在新加坡的首场演出。

自得琴社艺术总监唐彬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透露,此次带来的节目是“琴为何物”系列的“唐·孤烟直”,以唐代服饰和文化内涵为主题,演奏曲目包括唐代流传下来的古琴手抄谱《幽兰》,古曲《折柳阳关》,以古代四大军功之“破阵”为灵感的原创器乐合奏《破阵》等。通过音乐与视觉的深度结合,观众将跟随琴声的指引,仿佛穿越时空,走入盛唐的恢弘世界。

着古装演奏为一大特色

自得琴社缘起于2014年,当时几位古琴爱好者因兴趣相投,在上海租下一间弄堂里的小房间,一起喝茶、弹琴、下棋。“因为我之前是做广告和影视的,因此就和师弟师妹们一起研究拍些视频。”唐彬说:“开始我们的视频号叫作‘古琴诊所’,主要是拍一些讽刺古琴行业里故作玄虚、假大师的现象,后来我们还是回归初心,录一些传统和改编曲,展现古琴的美,传播传统文化的视频。”

自得琴社的“出圈”、“爆红”,是在2019年。“当时我们拍合奏曲目,一时找不到适合一群人既统一又有美感,且符合古曲文化内涵的服装,于是就和另一个专注古代服饰的兴趣小组‘装束复原小组’合作,穿古人的服装演奏。”这些复原的古代服饰在屏幕中为音乐注入独特的视觉美感,也成为自得琴社的一大特色,首支“爆款”视频《空山鸟语》成为他们走向大众视野的里程碑。

“起初,我们并不希望被贴上‘古画风格乐团’的标签,不想因为这种风格限制我们的创作。”唐彬坦言:“不过凡事有利有弊。观众对这套节目如此喜爱,我们也不忍心辜负大家的期待。”他进一步介绍,除了传统曲目的演绎,自得琴社的创作范围还包括现代改编曲目,比如改编经典影视作品、音乐剧主题曲,甚至探索电子音乐。目前,他们的节目涵盖多个系列,包括朝代系列的“琴为何物”系列,展示新创作的“天真自得”系列,以熟悉旋律回馈粉丝的“新不异旧”系列,以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非遗系列”等。

2020年,自得琴社的复原装束演出首次登上上海音乐厅的舞台,获得观众的热烈反响,这也促成了复原系列在中国的全国巡演。团队目前已有“唐”、“宋”两套成熟的节目,并在策划明代、魏晋南北朝、上古到战汉这三个历史时期的节目。

唐彬介绍,这次将在滨海艺术中心登台的“唐·孤烟直”,将以灯光、置景打造出一个如博物馆般的场景,演员身着唐代服饰,宛如陶俑在灯光下复活,以音乐讲述一段从中原出发,经西域再回到中原的文化旅程,俨然一台音乐版的《大唐西域记》。他也表示希望未来有机会,把“宋·水云归”呈献给新加坡的观众。

琴为何物·唐·孤烟直
滨海艺术中心·新电信水滨剧院
2月8日(星期六)晚上8时;2月9日(星期日)下午3时
票价:58元
购票:sistic.com/events/qin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