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4年以三星堆出土文物为灵感的多元艺术创作《神木灵兽》后,本地现代舞团化生艺术团(Arts Fission)推出最新作品《角落里的异兽》。这场亲密的舞蹈剧场表演,是该团艺术总监梁佩贤“双兽创作计划”的第二部,前一部正是去年的《神木灵兽》。

《角落里的异兽》这一现代舞蹈剧场作品,由四支独舞和开场与结尾的两支双人舞构成。

梁佩贤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演出反映当今世界因环境危机和政治动荡所带来的焦虑,探索个体在类似末世时刻中的生存意义。”

探讨被压抑的动物意识

梁佩贤认为从冠病疫情开始,大自然和人性中的“动物意识”一直被压抑和按捺着,好像被禁锢在动物园里,无可逃逸。她想借新作探讨这种看起来无处可去也无以声张的动物意识。 “比起《神木灵兽》中对古文明和考古的文化思索,《角落里的异兽》是全然关于现代人情绪的一部作品。”

梁佩贤也引用捷克作家卡夫卡《蓝色八开本笔记簿》(The Blue Octavo Notebooks)中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文字为文本依托。梁佩贤说其中有些文字很片段式,感觉跟现代人发的简讯有些相似。“就像你会毫无头绪地收到简讯一样,很多事件也平白无故地发生,不管是自然灾害、人伦悲剧,还是政治纷争,它们的起承转合都相当出人意料。”这个世界似乎正和卡夫卡等作家笔下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印证。

延伸阅读

化生艺术团《神木灵兽》 考古拼图 放飞异想
化生艺术团《神木灵兽》 考古拼图 放飞异想

“私日记”式的演绎

梁佩贤说自己的编舞方式是带着特定概念进入排舞室,跟舞者们沟通探讨,其间看不同资料和文献,大家一同创作。从这个意义上看,梁佩贤像是一个戏剧构作师(dramaturg):“我给舞者们一个大纲,请他们从私人过往体验中挖掘出一件很巨大或很悲伤的事情,我不需要他们跟我细讲,因为那是他们自己的秘密。”

客卿舞者谷安然的舞段中辅以卡夫卡《巷战》中“有翅老人”的寓言故事。(吴先邦摄)
客卿舞者谷安然的舞段中辅以卡夫卡《巷战》中“有翅老人”的寓言故事。(吴先邦摄)

舞台上,危机感和绝望情绪将被浓缩在一个充满哀伤气息的幽闭空间中,通过四位舞者所扮角色的情感爆发展现。“每幕都融入卡夫卡笔记簿中的文本,但并不是具象演绎出这些文字,不过这些文字能与表演产生呼应。”梁佩贤说。舞者们将带着各自的悲情或愤怒进入演出,带来“私日记”式的演绎。

如同步入灾难余波场景

观众进入剧场时,仿佛步入一场灾难的余波场景:开三面台的伸展式舞台(thrust stage)被布置成类似战区或灾难现场;一盏破碎的吊灯孤零零地悬挂在高处,摇摇欲坠;遍地散乱的物品勾勒出这曾是一个房间的痕迹,残留的装置和遗留物透露出各种悲戚痛苦发生过的蛛丝马迹。一个神秘的野兽形象自始至终背对观众坐着,野兽口中传来卡夫卡笔下的只言片语,为四位表演者的演出提供解读线索,而为野兽提供语音的是人工智能(AI)。

舞台上,一个神秘野兽形象将诵读卡夫卡笔下的只言片语,为演出提供解读线索。(吴先邦摄)
舞台上,一个神秘野兽形象将诵读卡夫卡笔下的只言片语,为演出提供解读线索。(吴先邦摄)

比如,卡夫卡在寓言《巷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士兵围住一个城市,在巷中寻找敌人,突然看见一位长了翅膀的老人。老人说:“我们大家都有翅膀,但它们对我们毫无用处。”士兵不解地问老人为什么不借着翅膀逃走。而老人更疑惑:“要我们飞离我们的城市?离开我们的家乡?”演绎这段文本的表演者是来自中国武汉的特邀客席艺术家谷安然,他是一名独立编舞,最近在香港演艺学院获得编舞硕士学位。

演出的音效设计旨在建构一个声音维度,为整个表演提供另一层叙事。音乐融合多种声音、歌曲及器乐,并嵌入一种隆隆作响、预示不祥的音景中,这种声音叙事强化舞台上的反乌托邦世界。音效设计来自剧场的不同方向与层次,模拟外部声音侵入破碎房间的情景。

舞者Marveen Lozano、Andine Elaina、Aisha Polestico及谷安然,不仅负责表演,也为作品辅助编舞,提供相当重要的私人故事和情绪。其他主创包括灯光设计师王志强(Tommy Wong)、舞美设计师林慧俐(Grace Lin),以及音响设计师陈维仁(Varian Tan)。

化生艺术团《角落里的异兽》
福南中心四楼义安公司剧院@野米
1月17、18日(星期五、六)晚上8时
票价:35元
购票可上网:sistic.com.sg/events/beast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