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在新加坡艺术学院(SOTA)所举行的音乐会《怀旧经典》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惊喜!《怀旧经典》是今年《春城洋溢华夏情暨欢乐春节》最后一场音乐会。本来以为就是用钢琴来伴奏,唱一些旧歌就算数了,想不到这次却是以华乐——鼎艺团来伴奏。整个音乐会穿插三位歌手到上海寻找发展歌唱事业的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剧情,内容也缺乏矛盾和冲突,但通过三位歌手的遭遇而牵动出一系列怀旧歌曲,大部分的乐曲都是由潘耀田编曲,整个气氛非常融洽、典雅、风趣和生动。整场音乐会以歌唱剧的形式呈现,一气呵成,非常紧凑,没有冷场。
上半场开场是由黄德励指挥鼎艺团演奏骆思卫编曲的《璇光莉兰》,就是将周璇、白光、姚莉和李香兰所唱的歌曲编成华乐,然后是罗静和李颂恩演唱的《钟山春》,一下子就把听众带回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日子里。下半场鼎艺团演奏的是潘耀田编曲的《怀旧周旋》,其中包括《天涯歌女》《采槟榔》以及《何日君再来》,台下听众听得如痴如醉,跟随台上的旋律唱起歌来。
开拓华乐新道路
由于有了剧情,所以一些歌曲的演绎显得特别生动活泼、有生气。可以说是旧瓶新酒,将旧歌赋于新生命,所以才能深受听众的欢迎。音乐会进行中,许多观众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旧歌的旋律唱了起来,台上台下打成一片,整个音乐会显得非常热闹,在春节即将来临的时刻,感觉非常温馨和舒畅。
鼎艺团是新加坡一个活跃的华乐室内乐团体。除了传统华乐外,他们也演奏一些现代乐曲,或是改编的旧曲。曲风可中可西、可新可旧,为华乐开拓了另一条新的道路,使华乐演奏更加多元化。这也证明华乐跟西洋音乐一样可以国际化,演奏其他类型的音乐,其表现出来的可塑性,完全可以驾驭任何演奏形式。
保守主义者经常认为华乐应该演奏它本来的“原汁原味”的乐曲,却忽略了华乐往前发展的可能性,无形中把华乐套在一个框框中,使它无法走向世界舞台。鼎艺团的朋友们却勇敢地突破了这个框框,除了演奏一般所谓的“传统华乐”外,也不断尝试新的演绎方式和演奏形式。
三位歌手演唱各有特色
李颂恩的天赋条件非常好,声音有厚度,也具有一定的声量。早年刚留学回来的时候声音比较硬,演唱时太过靠后,唱华文歌咬字不清。这些年来经过不断磨练,有了极为可喜的进步,虽然离理想还有一段距离,不过能这样真的是很不错了。上半场他唱《追寻》和下半场几首与其他人的合唱歌曲都表现很不错。希望他继续进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罗静是一位优秀的女高音,平常听她在艺术合唱团里领唱或独唱,都是艺术歌曲,想不到她演唱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旧时代曲,竟然也唱得有声有色,那么传神,有些地方比原唱者也不遑多让。例如她唱《夜上海》那种有点醉生梦死的调调;《紫丁香》的娇媚和多情;《红豆词》的速度我感觉稍嫌快了一点点,但韵味不错。
庄杰是本地一位优秀的男高音,美声的底子好,加上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时声音懂得变化,对歌曲的演绎具有一定的把握。他上半场唱的《踏雪寻梅》《送别》以及下半场的《青春舞曲》都非常的经典,也唱出了年轻人的气度。
久留早百合的小提琴是亮点
整个音乐会的另一个亮点是久留早百合(Sayuri Kuru)的小提琴独奏。我相当欣赏杨朝胜编曲的《忘不了的黑白年代》,他以马斯涅的《沉思曲》、周蓝萍的《不了情》和民歌《四季调》等歌曲编撰而成,虽然包括西乐、民歌和流行歌曲,但一点也没有违和感。黄伟杰的中阮也不遑多让,与久留早百合的小提琴配合得很好,不过中阮低音部的品有一两个音可能需要调整。
久留早百合的演奏重点应该是简化了的《梁祝》,这是刘文金先生改编过的节选片段版本。她的技巧不俗,演绎方面虽然还不能像唱片中一流演奏家一样深情,但也相当投入。年纪轻轻的她能奏成这个样子已经很难得。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集合各方人才共同协作,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音乐会。
(作者是诗人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