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陈杰祺(Amelia Tan)与同学从南洋理工学院毕业后,感觉前路茫茫,通过胶彩三联画“知更鸟之歌”传达她走向社会的心路历程。她受访时说,第一幅画《引导我穿越黑暗》通过画中主角女生,传达毕业生挣扎找工,有的学非所用,不得不转行,若没勇气与信念,无法接受新挑战。第二幅画《暴风雨》表达了女生在困境中成长,获得心灵的平衡,准备展翅高飞。第三幅画《大风》梦想女生站在云端漫游大风吹的境界。

陈杰祺是在艺术家翁书杰指导下作巨画的,每幅高1.42米,宽1米。翁书杰认为陈杰祺天生才华横溢,很享受和她一起工作。他说,与其说是指导,更像是一种对话,可以分享并互相学习。

陈杰祺与其他三位患有神经多样性(neurodivergent)的年轻艺术工作者在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Art:Dis)举办的联展“转捩点II”,展出总共20件新作。展览是2025年新加坡艺术周节目之一,由独立策展人邓智文策展,邀请四位艺术家给予创作指导,协助残疾艺术工作者开展艺术专业实践与发展。

许信胶彩画《贝壳、石头和皮肤》发掘受忽视的大自然。(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许信胶彩画《贝壳、石头和皮肤》发掘受忽视的大自然。(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许信(左)与导师陈玲娜讨论画作。(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许信(左)与导师陈玲娜讨论画作。(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自然界中的乐趣

许信(Abraham Koh,26岁)考获拉萨尔艺术学院纯美术文凭,在艺术家陈玲娜指导下,展出的五幅胶彩画,无不色彩缤纷,突出肌理、叶子、花朵、水果、种子等层叠出大自然的主题。他说:“新加坡人太忙了,错过了简单的乐趣,尤其是自然界中的事物。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让他们体会到什么是常被视为理所当然的。”

陈凯胶彩画“幸福的花园”作品之一。(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陈凯胶彩画“幸福的花园”作品之一。(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艺术家刘轩齐指导陈凯(右)。(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艺术家刘轩齐指导陈凯(右)。(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患有自闭症的陈凯(Noah Tan,24岁)七岁开始作画,作画让过动的他得以专注,考到南洋艺术学院纯美术证书。他迷恋彩虹,成为他对颜色亲密了解的基础。在刘轩齐指导下,他展示的作品“幸福的花园”,用色大胆,也爱用简单的线条与波点,带超扁平的风格,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与村上隆等影响不言而喻。他说:“请大家多看看我的能力,而不是残疾。”

延伸阅读

插图·摄影·剪纸装置 三特殊才艺者联展
插图·摄影·剪纸装置  三特殊才艺者联展
祖尔凯里·卢特菲(Zulkhairi Lutfi)描绘首都戏院的前生今世。(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祖尔凯里·卢特菲(Zulkhairi Lutfi)描绘首都戏院的前生今世。(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祖尔凯里·卢特菲(前)在导师李志影响下,释放想象力。(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祖尔凯里·卢特菲(前)在导师李志影响下,释放想象力。(新加坡特殊才艺协会提供)

建筑的前生今世

20岁的祖尔凯里·卢特菲(Zulkhairi Lutfi)2023年从忆恩学校(Eden School)毕业后,开始全职作画。他自学成才,展出“超越地平线”系列,执着于独特建筑物的描绘。他根据图片,画了标志性建筑比如禧街的旧消防局、前国家剧场、东亚咖啡店和首都戏院的前生今世,通过醒目的色彩和平面形化的波普风格作品,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敬意。

因为艺术家李志的提醒,卢特菲相信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而创作了一幅凭借想象构造的几座建筑物,饶有意思。

展览即日起至2月1日每天上午10时至晚上9时,在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1 Old Parliament Lane, The Arts House S179429)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