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170届芥川奖得奖作品《东京都同情塔》由于作者九段理江坦承书中5%内容是以人工智能系统ChatGPT协助写作,引发剧烈讨论。到底这本小说谈论什么,其繁体中文版日前由台湾木马文化出版社推出,王华懋翻译,小说家也亲临2月上旬举行的台北国际书展,分享她的创作动机:“这个小说在讲的是语言的混乱,透过文字在现实世界建起语言的巴别塔。”

小说设定在2030年的未来世界,叙事者是一位女性建筑师,故事一开始便抛出了许多语言的问题。日文由平假名、片假名与汉字组成,内在已有语言张力,加上外语罗马字,语言的选择背后蕴含了不同的文化逻辑与社会风潮,更兼人工智能的语言介入,语言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且更值得玩味了。

翻译后才算完成

2月8日,九段理江与台湾科幻小说家林新惠、作家萧诒徽对谈时说,这本书直到翻译成其他语言后才算是完成。针对人工智能介入创作一事,九段理江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有自觉,必须判断是“自己在使用AI还是被AI使用”。

九段理江1990年出生于日本埼玉县,是备受关注的文学新星。2021年她以作品《坏音乐》获得第126届文学界新人奖,同年发表向太宰治致敬之作“Schoolgirl”则入围第166届芥川奖与第35届三岛由纪夫奖,并于2023年3月获得第73届艺术选奖新人奖。同年11月,她的作品《写诗的马》获第45届野间文艺新人奖。2024年1月,则以《东京都同情塔》拿下第170届芥川奖。

九段理江小说《东京都同情塔》繁体中文本由木马文化推出。(互联网)
九段理江小说《东京都同情塔》繁体中文本由木马文化推出。(互联网)

她在接受台湾中央社采访时说,当代日本人为了避免冒犯他人而自我压抑,选择说“正确”的话,“我们的语言与个体情绪之间的距离,似乎正逐渐拉远,这让我感到危机。”

延伸阅读

马家辉:AI没有肉身重量 文学重量大打折扣
马家辉:AI没有肉身重量 文学重量大打折扣
AI写作非创作?
AI写作非创作?

九段理江认为年轻世代在尚未成熟时,在高节奏社会、过于依赖社群媒体的时代氛围中,将轻易“政治正确”內化为思考方式,形同“放弃思考”。

这就是九段理江起心动念要书写《东京都同情塔》的原因。

至于人工智能,九段理江乐观期待科技能够降低写作的门槛,人类也不应该太过担心,因为人类不同于人工智能的地方在于“洞察力”。她说:“別忘了,人类比AI更厉害的,是‘察觉力’。唯有敏锐地感受生活,才能开启前所未见的崭新视野。”

芥川奖与直木奖已揭晓

第172届芥川奖与直木奖已于今年1月揭晓,安堂JOSE与铃木结生同获芥川奖,而拥有理科背景、二度入围的伊与原新则夺下直木奖。

现年30岁的安堂JOSE得奖作品为“DTOPIA”,这是他第三次入围。23岁的文学新人铃木结生则是首度入围便获奖,作品为《歌德已说明一切》。

现年52岁的伊与原新,曾是天文科学研究者,曾任富山大学理部助教,2008年开始写作推理与科幻小说,这是他第一次获得直木奖,得奖作品为《继承蓝色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