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是新加坡的身份,但如今在新加坡英语为主,母语为辅的双语政策,能否保持多语的基因,却成为极具挑战的课题。且在各语文源流各自为政的分众时代里,要认识彼此,必须跨越更大的现实障碍。
本地文学圈仍有数个团体与活动,从国家级的新加坡作家节、金笔奖,到获得国家艺术理事会主要拨款(major grant)的书籍理事会,民办的新加坡诗歌节和客工诗歌创作比赛,仍致力于维持新加坡文学的多语文面貌,抵抗单语化的大潮。
记者采访了作家节总监杨树宏、书籍理事会执行总监潘志云、新加坡诗歌节三位主要推手,与客工诗歌创作比赛负责人希瓦吉达斯(Shivaji Das),分享他们在推广多语文学活动时遇到的挑战。其中三人谈到人工智能(AI)的即时翻译功能,相信科技能在可见的未来帮助受众突破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