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为何要读杜斯妥也夫斯基、卡尔维诺、波拉尼奥、瑞蒙·卡佛、莒哈丝……

骆以军,毕业自台湾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创作组及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究所,屡获文学界多项大奖,包括2018年第五届联合报文学大奖、台湾文学奖长篇小说金典奖等。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匡超人》《明朝》《大疫》《女儿》与《西夏旅馆》等,作品风格独特。2021年,骆以军曾应早报文学节之邀,与本地读者相会。

如今他以散文《如何抵达人心,如何为爱画刻度:骆以军的文学启蒙小说26讲》脱颖而出,获颁2024年梁实秋文学大师奖的散文大师奖首奖。他借这部散文集探勘小说之奥妙,从小说的阅读方法照见当代。读小说带来对人类情感的想象力,如何同情和理解他人的痛苦。因为年轻时读过张爱玲《桂花蒸阿小悲秋》,他对生活周遭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小姑娘多了一些温柔和理解。因为读过毕飞宇的《推拿》,盲人按摩店那些以编号命名的手、眼睛和耳朵,不仅仅是集体的、制式的“盲人按摩师”。

阅读小说给人以“他感之心”,在人们对他人的想象,停留而且满足于某些敷衍支架时,细细读过川端康成、契诃夫、张爱玲、孟若的读者,也许还能把作家笔下构筑的世界吞吃而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看见了超越自身经验与时空的,那个遥远而广袤的所在。

从阅读看见台湾处境

骆以军也从阅读看见台湾的国际处境。很久以后才领悟,台湾读者那么虔诚阅读和翻译普鲁斯特、卡夫卡、鲁西迪、村上春树,但这个世界不会有其他地方的读者那样阅读和翻译台湾文学。文学世界里也存在名利场和权力游戏。不过他记得二十出头时,生长在70、80年代第三世界的台湾,从物质匮乏走向出口加工,机器大量生产俗廉零食、塑料玩具,仿佛在积极向更大的世界招手,自证示好,以及公车里挤在一起但很难区分的人群和个体,当时读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却照亮了他的内心,高远难以企及的“美的核爆”。

延伸阅读

骆以军:生命中某些微小、神秘的时光
骆以军:生命中某些微小、神秘的时光

又或是那些畸零者与极致之美的难分难舍,如同《金阁寺》的口吃少年,白先勇《台北人》中被时代暴风痛击的男男女女,徐四金《香水》那拥有恶魔内心,杀人以制香的香水师葛奴乙。

小说家若是卖气球小贩,读者从幼童时期至老去,都愿为那形形色色面容各异的气球痴迷。从小说的绮丽想象虚构世界,骆以军回望那座童年小镇。多亏一道前称川端桥的中正桥,与繁华台北城勾连的永和镇。生活在那些与外部世界迥异的巷弄间,当公车把各有正职的父母送往工作岗位,他正是在漫画出租店里度过了那些少年时光,钻进迷宫一般的世界,窥探那些不见于光天化日的男旷女怨、奇观妄想。

本书也论“经典”。没能生在张爱玲、白先勇家,也许是热情而野心的创作者都有的感慨。而似是一种慰藉,他告诉年轻的小说读者,年轻时读不懂或囫囵吞枣是一种必然的宿命。那些经典传奇之书,可能以“50本不得不读的小说”或是文学理论课经典读本的姿态出现,甚至是通往当年暗恋对象之心的一道小径。20岁的读过、读懂、读透都是不算数的,重读给那些小说带来一轮新的生命,读者也才有可能在那段捡漏的过程中找到奇妙的时光赠礼。

《如何抵达人心,如何为爱画刻度》由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麦田出版。本届梁实秋文学翻译大师奖首奖则为赖盈满翻译《班雅明传: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的生命与心灵》,由读书共和国文化有限公司卫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