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莉·亨内迪格(Natalie Hennedige)即将在2025年完成新加坡国际艺术节(下称SIFA)艺术总监任期,由张子健接棒。一个敢于冒险和做梦,一个喜欢制造惊喜,《联合早报》专访两人,一窥艺术总监的内心世界,谈谈艺术节的今天与未来。

亨内迪格回顾,2022年她刚刚担任艺术总监时,人们刚走出疫情阴影,但她不想做任何保守的事情。“所以我说,我们就去电力厂吧。”那年SIFA以巴西班让发电厂为基地,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在那里创作三个作品。

最大挑战是不确定性

谈及任内的难忘经历,这是其一,还有2024年的亲子节目“Little SIFA”,多美歌一带的Cathay Green草地成为表演舞台,让行人一步到剧院。接着就是将在2025年诞生,兼为装置艺术和表演舞台的SIFA展亭。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带着新点子探索新领域、新方向、新幻想,为艺术节注入新活力,对她来说就是最激动人心的。

她举例:“首先,你想到使用发电站的点子,接着要说服一支管弦乐队在里面表演,要搭建布景舞台,引进技术支持……又或是设计出SIFA展亭,能够以深刻的方式运用想象力和创意,始终让我感到兴奋。”

娜塔莉·亨内迪格在2022至2025年间担任新加坡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龙国雄摄)
娜塔莉·亨内迪格在2022至2025年间担任新加坡国际艺术节艺术总监。(龙国雄摄)

对她来说,筹备SIFA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确定性。“现场演出充满变数和不可预期性,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比如海外货物能否按时到达,或者突发状况导致原先的场地变得不安全,就必须重新考虑。时刻保持警觉和充分计划一样重要。不过,即兴是艺术家的一种技能,应对突发变化时,你仍然要交付事先承诺的内容。”

延伸阅读

走入勿洛搭展亭 新加坡国际艺术节今年更亲民
走入勿洛搭展亭 新加坡国际艺术节今年更亲民

于是,越是爱冒险,越需要在变化的环境中快速反应和调整,做出重要的决策。

至于张子健为什么决定接任SIFA艺术总监一职?他认为,这对本地艺术从业者而言都是一个挑战,但也是职业生涯内的重要里程碑。“当我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SIFA就已经极具意义。1980和90年代,那是我们每年唯一能看到各种国际演出的时刻。透过委约作品,SIFA也为本地艺术团体、艺术工作者提供大量资源,创作出更有格局的作品。”

将艺术世界带到其他行业

多年过去,社会也产生改变,而今有人认为,如果想看国际节目,只须买机票飞国外就好。今天的SIFA还能如何发挥意义和影响力?张子健认为,现在的情况确实与当年非常不同,SIFA不再是新加坡唯一的艺术节,一年到头节目精彩纷呈,接踵而至,有时候人们甚至无法区分。

对他而言,不论是共同展示作品,还是对话交流,SIFA素来是让本地和外国艺术家互动的机会。在短短三周里,观众和艺术工作者可以充分沉浸到各种作品,从中得到充实的“艺术进补”。

“直到今天,我觉得与其他艺术节相比,SIFA在表演艺术方面一直扮演这个角色,我希望强化这点。”

作为“十指帮”的核心成员,张子健指出,“十指帮”一直是个共同创作的集体,它几乎就是个小规模的艺术节,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是跨域的。作为初创阶段的领军者,他后来也选择让贤,让后辈轮流接管剧团。所以,从剧团到艺术节,对他来说是一种自然进程。作为候任总监,他目前的工作是进行构思,汇集艺术工作者来讨论和对话,准备在接下来几年创造有趣的平台和作品。“更白话地说,就是开会、开会和开会。”

他指出,剧场本就与“合作精神”密切相关,而对话与合作为他带来快乐和启发。“当你尝试跨域的时候,就会脱离艺术的纯粹理念,接触到更多样化的群体。”

张子健(左)和娜塔莉·亨内迪格,一个喜欢惊喜,一个勇于做梦。(龙国雄摄)
张子健(左)和娜塔莉·亨内迪格,一个喜欢惊喜,一个勇于做梦。(龙国雄摄)

在疫情期间,张子健创作了一系列数位剧场,因此接触到游戏玩家、技术人员和视觉艺术家等群体。他也正和一家日本公司合作,以和纸为创作素材。他说,这家纸制品公司虽然和艺术的关系不大,但他们对艺术充满兴趣,这证明艺术涵盖了生活中的许多层面。

对张子健而言,最大挑战之一是将艺术世界带到其他行业。“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艺术,认为它是非常神秘的,关起门来创造的。但如果能创造一个对话的环境,彼此互相理解,就会发现彼此之间有很多的协同作用和可能性。”

他又如何从这种合作中找到乐趣?他回答:“就是惊喜。我喜欢给人带来惊喜。而我认为艺术节就是创造路径,让不同群体接触艺术,不觉得艺术只能以这种特定的方式呈现。”

曾和许多传统艺术家合作的他也说:“你可能认为传统艺术家和传统艺术已经固定不变,只能以某种方式存在,但每次我与他们交谈时,他们总会告诉我,自己曾是传统艺术中的叛逆者,尝试创新和打破传统框架。”

他观察到,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传统艺术从未停止实验,一直在创造新的语言,去与那个时代的观众对话。艺术形式只在停止演变时才会逐渐消亡。“我们都在努力复兴,努力演变,不断地重塑重构从前辈学到的一切,保持我们对新一代艺术创作者、观众和学生的影响力。”

在他看来,这是艺术工作者恒常面临的挑战。“现在不同的是,我有了更大的平台,上升到国家和国际层面,我不再仅仅是编剧、导演、教育者,也是策展人。所以,我期待通过不同的方式讲故事,也推动变革。”

亨内迪格与张子健年轻时就在必要剧场相识,她相信他可以为艺术节带来美丽想象。“我对他唯一的鼓励就是真正把握这个绝佳机会,敢于做梦,为我们的艺术领域注入活力,并让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