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艺团以一场贯通古今、融汇东西的“心·音乐·汇”音乐会拉开了本乐季的序幕。

《荣耀》是一首由王建民创作的琵琶、柳琴、扬琴、古筝及两位打击乐组成的六重奏作品。作品第一部分的音乐相当抒情优美,弹拨乐演奏的和谐度非常好,打击的平衡感也掌握得不错;第二部分的京剧音调明快活泼,第三部分则结合了前后主题的音调作变化再现式地发展,此曲创作手法非常精炼,很典型的上海滩学院派风格。

《六月雪》是李滨扬为大提琴、琵琶、笙、管及打击乐所写的五重奏作品。同样采用中国戏曲元素作为素材,此曲与前曲《荣耀》真可说是天差地别。《荣耀》虽然运用了京剧的某些音调片段,可情调上完全是江南都市风格;而《六月雪》则采用了戏曲的程式,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中国北方戏曲的现场氛围。特别有趣的是,此曲的重奏效果并非是传统的和声式或多声复调式,而是让各个乐器性格特点跟随戏剧情节放飞自己却又相处于同一时空。赞!

琵琶协奏曲《罗摩》是王辰威九年前写的,取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三个乐章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叙事性,作曲家对印度音乐也下了很大的研究功夫,许多地方几乎让人误以为真是一支印度乐队在演奏呢!我闭上眼睛,似乎能想象自己看到了一场皮影戏呢!不过,王辰威毕竟是年轻的华人作曲家,在一些戏剧性的音乐展开片段还是会流露出典型的华族音乐痕迹。

下半场的《七贤风骨》由李霓霞作曲。此曲以二胡、琵琶、阮、古筝、笛子、笙、打击分别代表东晋竹林七贤中的每位人物,意图表现七贤寄情山水、奔放不羁的文人士大夫生活理念。此曲的音乐风格糅合了传统音乐因素和现代音乐技法,追求的是那种理想中的意境,而不可能是真实的故事情节,也因此让听众比较难追踪音乐的具体发展走向,除非在音乐的组织上有严密的逻辑和结构。

名家名琴奏名曲

这场音乐会的重头戏肯定是2015年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音乐比赛“Laureate”荣誉奖得主魏靖仪的演奏了,更为他如虎添翼的是他使用了1722年斯特拉迪瓦里所制作的名琴。首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此曲是作曲家1863年写给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萨拉萨蒂的,深具西班牙的民间哈巴涅拉舞曲音乐风格,热烈狂放的阳刚之气与苍郁忧伤的失落情绪交织在一起。也许是台湾人所具的温存性格,魏靖仪并没把乐曲的那种跌宕起伏诠释得淋漓尽致,而是犹如一位英国绅士来西班牙看斗牛时所怀的那种谨慎与克制。

第二首乐曲是赵季平写于2017年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乐曲朴实、柔美,刚毅而充满理想,有着笔者所熟悉的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的向上精神。魏靖仪的演奏极尽华美音色,把他所理解的对岸中华文化精神做了最努力的诠释。

魏靖仪在听众的热烈掌声下,面带羞涩地奏起了一首返场曲:西班牙作曲家兼吉他手塔雷加(Francisco Tárrega)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首由小提琴家里奇从吉他改编过来的乐曲也经常被小提琴家作为返场曲来演奏。乐曲由中声部的隐藏旋律线与不时显现的低音及持续的高音部跳音同时进行,极具演奏的挑战性。魏靖仪的演奏可说无懈可击,真佩服他怎么能奏出如同瑞士钟表般精准的跳音,还能兼顾到音乐的起承转合,把这座西班牙近八百年前的古代传奇清真寺的爱恨情仇演绎得丝丝入扣。

(作者是本地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