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常任指挥刘炬受邀担任客席指挥,将在下月带领新加坡华乐团演绎三部风格各异的华乐作品:刘长远的《抒情变奏曲》、赵季平的《风雅颂之交响》,以及本地青年作曲家冯国峻的新作《光·影》。

刘炬1997年自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加入中国中央芭蕾舞团任指挥,但他对民乐(本地称华乐)一点也不陌生。他出身民乐世家,母亲正是有“二胡皇后”美誉的已故演奏家闵惠芬。

左耳民乐右耳交响乐

“我从小的生活环境,就是左耳民乐,右耳交响乐,声声入耳。”刘炬说:“我幼年时在南京跟外公闵季骞生活,跟他学习二胡。他是刘天华的再传弟子,分别师从曹安和学习琵琶、储师竹学习二胡、杨荫浏学习三弦,他们三位都是近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物。外公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音乐教育家,可以说母亲就是他一生最得意的‘作品’。”

小学三年级时,闵惠芬把刘炬接到上海生活。从那时起,刘炬开始学习钢琴。他原本计划以钢琴专业报考,却因一场意外导致左手受伤,不得不放弃钢琴,后来他以二胡专业考入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对交响乐产生兴趣则是受指挥家舅舅的影响。“当时录音机是个稀罕物,但我舅舅常常听交响乐作品,我也跟着听,很自然地就背下了不少大部头的曲子。”高中时期,刘炬师从中央音乐学院的徐新教授学习指挥,后来进入上海音乐学院,继续随张国勇与黄晓同两位教授深造。

中西指挥区别在审美追求

谈及中西音乐的指挥差异,刘炬认为技法上的差别其实并不大,真正的区别在于审美上的追求。“中国的民族音乐有其独特的音响和表达方式,这一点必须根植于对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的理解。”他说:“母亲从小就强调要‘多深入民间’,她认为中国音乐的根在民歌和戏曲,因此这也是我得天独厚的家学渊源。”

“另一方面,不像西方古典音乐有演不完的经典作品,民乐指挥要经常性接触新的作品。有些作曲家未必完全了解民族乐器的演奏法或音响体系,这时候指挥就要帮忙‘翻译’作曲家的语言,成就作品的落地。”

这次来新加坡,他将指挥三部各具特色的作品。他形容刘长远的《抒情变奏曲》是技巧难度极高,结构非常精密的作品:“不只是炫技的堆砌,而是全面展现民族交响乐特色,又非常抒情的作品。”而《光·影》则是一部“色彩感很强”的作品,专门为大提琴和二胡而作,通过明暗交错、虚实互映的配器展现声音的光影变化。

赵季平的鸿篇巨作《风雅颂之交响》,则让刘炬感到“诚惶诚恐”。“除了‘深刻’,我想不出别的形容词。这是一部深刻展现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作品,一共五个乐章,结构宏大,形式多样,涵盖交响合唱、男高音、女高音等多重组合,内容则取材自《诗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刘炬说:“学习赵老师的作品不仅要读谱,更要读文化”,刘炬说,为了更好理解乐曲的精神,他希望有机会能够拜访作曲家本人。“有时候,作曲家只须要点拨几个字,就会让你豁然开朗”。

他提及有一次指挥《雪山魂塑》这部二胡协奏曲,去拜访作曲家刘文金讨教心得。刘文金沉思片刻,只说了两个字:“稳健”。“我们原本设想的是热血奔放的处理方式,但听了这两个字后,才意识到这首曲子的灵魂在于内敛、在于沉稳。”刘炬说,“那一刻我才明白,作曲家的几个字,胜过我们反复揣摩的千言万语。”

风雅颂:刘炬与新加坡华乐团
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
4月26日(星期六)
晚上7时30分
票价:20元至80元
购票:sistic.com/events/fengyasong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