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门剧场2025年剧季,将以一部探索新加坡艺术生态的剧作《宣言之作》掀开序幕。
《宣言之作》(Statement Piece)由戴琰(Myle Yan Tay)编剧,他也是一名作家,曾以小说《猫头骨》(Catskull)入围新加坡文学奖,赢得新加坡图书奖的最佳虚构图书奖和年度最佳图书奖。目前,戴琰是凯门剧场的合作艺术家。
《宣言之作》讲述一名崭露头角的艺廊老板在一场举国震惊的风波后,开始如火如荼地筹备首场展览。做出无数个人牺牲,面对无数职业挑战后,如今万事俱备,只差最后一幅画作,几个月的煎熬就要换来回报。然而当隐居的画家亲自将最后一幅画送到她手中时,她惊恐万分——整场展览和她刚起步的职业生涯都岌岌可危。虽然艺术家的朋友试着提供其他观点或解决方案,也无济于事。这部大胆新作将戴琰对理想、传承和艺术的见解搬演上台:当三种不同的世界观发生碰撞时,为了艺术,应该牺牲多少?
艺术挑战是双刃剑
戴琰受访时说,自己在美国芝加哥念书时,花了很多时间与当地艺术工作者交流,讨论言论自由、表达伦理和当代艺术家面临的挑战。他和同龄人分享新加坡的艺术发展、艺术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新加坡社会的怪奇之事,包括对公众人物的崇拜,这些交流最终促成了《宣言之作》的诞生。
戴琰进一步提到,艺术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是双刃剑,可能成为推动力或阻力。艺术工作者渴望创作什么,说什么,如何了解社会的运作模式,以及对可能引起争议的事物的接受程度……种种思考都通过剧中的三个角色发声。
延伸阅读
这些思考也包含审查制度吗?戴琰说:“这部剧确实讨论有些事件是否和审查有关。但我认为在新加坡,我们比任何人更懂得管控自己。除了这点,本剧谈如何在体制内推敲思量,始终找到方法说出想说的话。”
剧本经14版才定稿
《宣言之作》的剧本经过14版才定稿,一些在芝加哥完成,当时他也找了几个美国朋友一同读剧。“在我们开始朗读之前,我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介绍新加坡艺术创作概况的路线图,看到费解的地方,比如一直出现‘啦’等新式英语的时候,就跳过吧。”
后来的版本倾向简化语言。话留三分,作品更微妙有趣。他思索什么可以不依赖文本道出,而是借导演和演员的增值摆脱文本的束缚。
本作由黄翠玲执导,胡兹·苏莱曼(Huzir Sulaiman)、鲁斯迪娜·阿菲卡(Rusydina Afiqah)和陈嘉恩主演。对黄翠玲而言,一个好剧本能让她提出许多问题。她形容戴琰是机敏而善于观察的写作者,创造的角色是立体多维的,无论是上一部剧作“Brown Boys Don’t Tell Jokes”还是《宣言之作》,他都透过独特的视角望向国际课题。
个人选择反映普世纠结
“虽然这部作品在艺廊展开,但这些角色如何做出艰难的个人选择,反映的其实是普世的纠结: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的工作意味着什么,我如何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道路,同时坚守自己的道德观……”
2025年对新加坡而言是极具意义的一年,建国60周年似乎成了关键而不可略过的活动主题。而黄翠玲认为,凯门剧场的制作总在思考身为新加坡人意味着什么,以及身在社群中的梦想、恐惧和挣扎。她说,凯门剧场的节目并不是主题先行的,不太愿意命题式创作。“我们手头上同时有很多东西,有些正在腌制,有些已经准备好下锅,最终都是想呈献一顿美味的饭菜。”
她也提到,凯门剧场作品的意义是关心当下世界的问题,2025年上演的三部作品都希望引发重要对话,让不同类型的新加坡人被看见、听见。除了《宣言之作》,2025年与观众见面的作品还有黄翠玲和苏莱曼联合编导的《逃往峇淡岛》(Escape to Batam),以及重演剧作《第四孕期》(The Fourth Trimester)。
▲《宣言之作》(英文演出)
戏剧中心黑箱剧场(Drama Centre Black Box)
4月3日至13日
晚上8时(星期二至六),下午3时(星期六、日)
购票:sistic.com.sg/events/checkpoint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