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至3月都是本地华文书出版市场的淡季,2025年也不例外。

这一季收集到本地华文新书有李国梁《黑道江湖》、尤今《养个小丑在心里》、郭书明《随斎印记》、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出版的《第五届方修文学奖得奖作品集》《雨林诗刊22·23合辑》、郑文辉《勾篮的故事》、马辉洪《结缘香港——新加坡文化人访谈集初编》与潘秀珍、廖立平合著《封锁:与速展核性麻痹症同行》。

李国梁《黑道江湖》与马辉洪《结缘香港——新加坡文化人访谈集初编》此前已有专文讨论,第五届方修文学奖此前也已报道,这次就略过不谈。

为读者寻找心灵力量

文化奖得主尤今的小品文集《养个小丑在心里》由玲子传媒出版,收录40篇作品,力求为读者寻找积极力量。

尤今将书定名为《养个小丑在心里》,是因为“快乐的小丑能让我内心长晴无雨,阳光明媚;而我更希望的是养个小丑在文字里——这个乐观的‘小丑’,会指引心境黯淡的读者去看漆黑夜空里灿烂的星光;这个豁达的‘小丑’,会明确地让沮丧绝望的读者知道,就算双翼折断了,还有一颗可以飞翔的心。”

退休报人郑文辉近年著述不断,新书《勾篮的故事》由蓝点图书出版。本书收录20篇散文,同名作品书写郑文辉母亲的故事。文中的勾篮,除了是永春人的生活日用品,更是郑文辉外公送给母亲的嫁妆,走过百年岁月,至今仍在郑文辉家中好好保存着。一个勾篮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让人想起作家周粲的代表作《两口箱子》。

郑文辉在本书第一辑里还写了岳母的故事(《一条银裤带的故事》)、日治时期的家族经验(《我的第一次逃亡》)、新加坡族群冲突时的见证(《戒严时我睡在编辑桌上》)等个人与家族的历史经验,其他篇章也与新加坡历史相关。第二辑则是他退休后的随笔散文。

《雨林诗刊》实体化成果

《雨林诗刊22·23合辑》是网络诗刊《雨林诗刊》“实体化”的成果。2022年年初,热带文学艺术俱乐部尝试在脸书与Instagram推出《雨林诗刊》,每月一期,向新马写作者邀稿,每篇作品经美编制图排版,以清新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这次出版合集,收录50位诗人,包括佟暖、十渡、林高、语凡、凌江月、蔡欣洵、辛金顺、方路、无花等的241篇诗作。

主编之一邹文学在序文中写道:“两年里已走进来50位也算是护林员的园丁。他们挥洒自如的长短句,显示早就准备充分,蓄势待发。非常感激他们的不嫌弃,不吝指教。算一算,他们的汗水,已灌溉出241株树苗,使得雨林绿意盎然。”

《随斋印记》是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郭书明的诗文与书法篆刻集。

何家良在序中写道:“《随斋印记》可以算是《格物诗记》的续篇,沿袭了以小写大的风格,所写的都是作者日常所见。不过这次的视野从《格物诗记》的室内家居用具扩展到室外的花花草草,风风雨雨。‘隔帘听雨’‘挂壁垂芳’……等等,只看这印文,就已经充满了诗意。’”

《封锁:与速展核性麻痹症同行》则是廖立平为纪念亡妻潘秀珍出版的抗病记录。潘秀珍患上类似帕金森综合征的进行性核上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廖立平悉心照料,经常带她到麦里芝蓄水池做运动,本书记录了抗病过程,也分享长照者的心路历程。

最后要提一本遗珠:已故华教领袖庄右铭(1908-2007)的回忆录《庄右铭回忆录》,由他的孩子庄绍平、庄绍文合编,记录庄右铭童年,南来谋生,上海求学,新马任教与昭南时代的回忆,从个人经历照见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