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分歧拉扯,音乐是抚慰心灵的良药。第16届“心灵之乐”艺术节(A Tapestry of Sacred Music)将于4月4日至6日回归滨海艺术中心,以三天的圣乐之旅,邀观众走入不同宗教的声音世界,感受那份直接诉诸心灵的力量。
由韩国国立国乐院(National Gugak Center)带来的“宗庙祭礼乐”演出,极具历史分量。该传统最早于9世纪从中国传入新罗时代的朝鲜半岛,在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得以延续。宗庙祭礼至今是韩国最高礼仪的祭祀仪式,每年5月第一个星期天在首尔宗庙举行,缅怀朝鲜王朝历代君主与王妃。仪式中所演奏的宫廷音乐被称为“宗庙祭礼乐”,融合乐舞与祈词,演奏筚篥、大笒、杖鼓等传统乐器。本地观众将有机会于4月4日晚上,以及5日下午,在滨海艺术中心剧院一睹其神圣庄严的风采。
从古老东方走向神秘的伊斯兰世界,另一场令人屏息的演出是来自土耳其的苏菲派旋转舞。苏菲主义是伊斯兰教中强调与真主情感连结的精神传统,各地的传道者成立以自身为名的教团,其中最著名的是13世纪神秘主义诗人鲁米创立的梅夫莱维教团(Mevlevi Order),其旋转仪式(sema)结合诗歌与音乐,藉舞蹈追求灵性启示。仪式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是低沉哀婉的“内伊”(ney)笛声,被视为人类灵魂对神之爱的深切渴望。“夜间苏菲修行”(Night Devotions of a Sufi Lodge)演出,将于4月4日、5日晚在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并于6日晚上10时在艺术中心的大堂作压轴演出。
4月6日晚上8时在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来自格鲁吉亚的神父Serafim Bit-Kharibi将以耶稣的母语——阿拉姆语演唱拜占庭圣咏,他是全球仅存以此语言举行弥撒的两位牧者之一。阿拉姆语曾是亚述帝国的通用语,亚述帝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后,阿拉姆语成为巴比伦帝国的官方语言。之后阿拉姆语又逐渐取代希伯来语,成为古代犹太人民的日常语言。Serafim Bit-Kharibi神父曾在2016年访问格鲁吉亚的现任教宗方济各面前,以纯净而古老的声音,唱出横跨两千年的信仰延续。
“心灵之乐”艺术节将呈献20场演出或体验工作坊,全部免费。更多详情及注册预约,可上网:esplanade.com/tape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