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性暴力发生时,感到羞耻的应该是受害者?

马来西亚中学爆出学生盗用女性照片,深伪合成裸照并放上网流传兜售事件,案件受害者达三四十人。事件宛如潘多拉宝盒,连环揭开时下社会缺口:女生不应该上传照片到社交网络?为了保护名校校誉和受害者“名声”应该息事宁人,以免受害女同学他日不知如何启齿?媒体为争“独家”,以腥膻视角报道新闻,满足旁观者的猎奇窥欲?

从娱乐产业的#Metoo事件到N号房事件,性剥削行为从来不是个例,也只会随着流行媒介转型不绝,学校是育人之地,刑事案件不应以个别惩戒涉事者草草了结。从学生个人身心发展、父母师长责任、教育制度和社会意识都值得省思。本期《阅读》以类题材小说与社会学书剖析事件。

《别教出混蛋!》:父母怎么办?

科学记者梅琳达·温纳·莫尔观察到培养品德的育儿资讯缺失,写成《别教出混蛋!终结霸凌、自私、厌女者:孩子犯错怎么教?科学大数据当你的教养神队友》一书。(互联网)
科学记者梅琳达·温纳·莫尔观察到培养品德的育儿资讯缺失,写成《别教出混蛋!终结霸凌、自私、厌女者:孩子犯错怎么教?科学大数据当你的教养神队友》一书。(互联网)

梅琳达·温纳·莫尔(Melinda Wenner Moyer)是一位屡获殊荣的美国科学记者,也是一对儿女的母亲。她经常被询问各种育儿问题,例如:如厕训练该怎么进行?孩子该不该打疫苗?怎样才能让孩子一觉到天亮?然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梅琳达意识到一个极其重要却常被忽略的教养议题:究竟要如何避免把孩子养成混蛋小屁孩?

我们如何避免孩子成为霸凌者、厌女者、自恋者、3C成瘾者(网络游戏、色情网站、社群网站成癮),尽量培养他们善良、诚实、慷慨等良善的品德?父母的责任与挑战不只是“如何育儿”,更关乎“如何养出有品德的孩子”。然而,在社群媒体、新闻报道、甚至是一些机构的推波助澜下,孩童愈来愈常接收到的讯息是:自私残忍、粗鲁无礼又会怎样。如何才能培养下一代展现同理心、抗压韧性与行动力,打造更好的未来?

在几乎找不到解方的情况下,梅琳达决定自己写一本书。经过多方考证,以科学证据为依归,她为教养议题提供新观点,从幼儿到青少年皆受用。梅琳达亦精准指出许多问题,不是目前没有遇到,就代表不存在,即使再难以启齿,也应及早与孩子讨论这些议题。

例如: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在学校遭受霸凌,但是却未曾想过孩子也有可能霸凌别人;研究指出,有过霸凌行为的孩子中,知晓的家长只有两个百分比。

家长总是担心子女过早发生性行为,或是未婚怀孕,但研究指出,家庭与校园教育对于性知识总是草草带过或避而不谈,大约有四分之三的美国年轻女性在18岁之前不曾透过父母学习性或节育的正确教育。

全书包括研究案例、问题症结、科学数据和妙招建议,辅以重点回顾,涵盖霸凌、性别主义、说谎与欺骗、抗压与自信等11个重要教育议题,帮助培养孩子的良善品德。

《谁叫她是笨女人》:无知青年优越感

《谁叫她是笨女人》取材自五名东京大学生集体性暴力的真实新闻案件。(互联网)
《谁叫她是笨女人》取材自五名东京大学生集体性暴力的真实新闻案件。(互联网)

2016年,五名日本东京大学生因涉嫌性侵一名他校学生遭起诉。事情的发生只是当晚几个小时,成因却横亘好几年时光。直木奖作家姬野薰子从真实发生的社会新闻切入,写成小说《谁叫她是笨女人》。

女主角神立美咲出身普通,既不具备亮眼的外貌、优越的家庭背景,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学历,但她依旧怀抱对幸福的憧憬。 2015年秋天,在横滨红砖仓库举行的慕尼黑啤酒节上,美咲与来自东京大学的竹内翼意外相遇。两人身份悬殊,却共度了魔幻一夜,展开一段宛如灰姑娘邂逅白马王子的浪漫童话故事。然而,迎接她的并不是美满结局,而是一场令人痛心的悲剧。

事件发生后,五名男生坚称“并无性侵意图”。社会舆论也站在他们这边,反而将美咲视为“有心攀附权贵”的女人。批评、质疑、嘲讽接踵而至,受害者反被推上了舆论的断头台。这不禁让人反思:在这样的事件中,为何受害者总是被指责,而非获得理解与支持?

小说以细腻笔致兼写事件受害者与加害者的观点,爬梳日本女性及男性在成长过程中被赋予的不同想象与期待,进而揭露这起悲剧背后隐而未现的社会黑暗面。本书不仅是她与他们的故事,也是正在我们周边发生的日常。

2019年,女性主义者、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的入学典礼上提到:“为什么男学生能以‘我是东大生’为荣,而女学生却对这身份犹豫踌躇?……只要读过这本小说,就会明白社会是如何凝视这些东大男生的。”和小说一样,这段话点出了日本社会长期的性别观念与权力结构,如何让受害者往往难以被看见、被倾听。

本书获得第32届柴田錬三郎奖,评选委员伊集院静形容作品“生动地描绘出,社会结构产生出的无知青年,以及其优越感、业障等人性的丑恶。”

姬野薰子提到,自己关注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的报道方式及人们对事件的反应。她将这些思考化为小说的养分,使作品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身边那些看似平常却极具暴力性的社会机制。

《被隐匿的校园性犯罪》:杜绝狼师加害

《被隐匿的校园性犯罪》由专访日本校园性暴力事件的男记者池谷孝司书写,记录10多年來的深度考察。(互联网)
《被隐匿的校园性犯罪》由专访日本校园性暴力事件的男记者池谷孝司书写,记录10多年來的深度考察。(互联网)

“只要我忍耐,就不会有人受伤。”为什么受害者是须要检讨的一方?关注校园性暴力事件的记者池谷孝司,是日本唯一一位关注此议题的男记者。本书收录他10多年来的深度考察,详载无数遭校园性暴力事件,并与防止校园性骚扰全国网络组织,致力于杜绝全日本的加害狼师,协助被害人勇于说出真相。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我们总以为老师不是一般人、老师做的一切都是对的,特别在校园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权力关系,学生不得不听从和服从老师。每当发生性暴力事件时,常见的情况有:校方为了自保而惯性隐瞒,或是私下解决;其他老师同仁不想惹事生非,只是旁观;甚至作证后反遭恐吓,只得噤声;拥护狼师的家长们组成“啦啦队”来声援,打击被害人,加害教师始终坚称:“我没有做!”

于是一切草草了结,受害学童就这么被抹黑成骗子,身心伤害与事件背后复杂的因素无人在意。不要让孩子等到长大才喊#MeToo,本书认为教育制度和师训模式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却希望让孩子意识到身体自主权,同时提醒成年人“选择中立,就是选择站在加害人的一方”。当发生事件时,尽可能留下记录,由独立机构介入处理,避免校方自行解决。

记录#MeToo事件的《性掠食者与它们的帝国》书中有那么一句话:“每一个开口的女性,都是在成全另外一名女性。”当人神共愤的性剥削事件发生,受害女性选择走出阴影勇敢发声,我们也许不禁赞叹她们的勇敢无畏;然而,这不应该被美化。每个人的勇气和智慧,都值得在更好的地方施展发挥,而非遭受不合理的伤害。她们值得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