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加坡歌剧团(Singapore Lyric Opera)呈献,一场别开生面的歌剧即将登场——法国作曲家比才的经典之作《卡门》,将首次在1960年代的新加坡背景下焕发新生。卡门不再徘徊于西班牙塞维利亚的街头,而是穿梭在早期新加坡的街角,在那个混沌与变革交错的年代,书写她的命运轨迹。
担任此次制作导演的是新加坡歌剧团艺术总监阮妙芬。她提到,这一创意始于一个特别的时刻——2025年既是比才《卡门》首演150周年,也恰逢新加坡建国60周年。两个时间节点的重叠,激发了她将这部“关于自由、挣扎与自我选择”的作品,放入本地历史语境中重新审视的灵感。
“1960年代初的新加坡还未完全独立,社会秩序尚未建立,帮派、走私、夜间娱乐场所盛行,一切都处于一个混沌与机遇并存的时刻,”她说:“而那恰恰是卡门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故事的开端。”
舞台设定时代化本地化
这版《卡门》在舞台设定上进行了时代化与本地化。第一幕发生在工厂外的街道,观众将看到人力车与小贩、旗袍与迷你裙交织的时代风貌;第二幕则设于夜晚的咖啡店,香烟与啤酒交错,帮派和走私暗流涌动,情感张力在暧昧的灯光中缓缓升温。而原剧中风度翩翩的斗牛士Escamillo化身明星拳击手,士兵角色则被改编为警察。
“我们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提醒人们,我们曾走过这样一段路。”阮妙芬强调:“正因为经历过无序与挣扎,今天的新加坡才更值得珍惜。”
虽然外部设定发生了变化,但原剧的结构与内容保持不变。音乐依旧沿用比才原作,不设对白,也未添加新段落。不过第二幕中的舞蹈以60年代舞厅的风格呈现,呼应设定中的时代场景。
新加坡版本给主演自由感
饰演女主卡门的是来自法国的次女高音(mezzo-soprano)奥尔谢特(Mathilde Ortscheidt),这是她第一次在完整制作中担纲这一角色。“作为次女高音,卡门是每一位歌者都梦寐以求饰演的角色。”她说:“然而在法国,卡门这部作品太过家喻户晓,每个观众心中都有一个卡门,那些耳熟能详的旋律观众几乎人人会唱,反而让表演者倍感压力。”
相比之下,新加坡版《卡门》的设定却给予她莫大的自由感。“这次在新加坡这样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演出,反而让我觉得自由,感到非常兴奋。”这是她第一次与新加坡歌剧团合作,也从未踏足新加坡。为了准备角色,她不仅反复研读乐谱,也主动查阅1960年代新加坡的历史资料与街头影像,试图理解那个年代的社会气氛,从中构建出一个属于“在新加坡生长起来的卡门”。
“我未曾穿过旗袍,但我期待着能在舞台上,穿着这件东方传统服饰,将卡门的独立与野性注入新的身体姿态。”奥尔谢特说:“警察、拳击手的角色转变,也让我对人物性格有一番新的思考。”
阮妙芬表示,《卡门》之所以能穿越150年依然打动人心,正因为它讲述的是人性中最本能且狂野的动力——激情、欲望、挣扎与自由。在新加坡的语境下,这些力量在新的土壤中展开,使其不再只是一个遥远的西班牙故事,而是一面映照本地记忆的镜子。
▲卡门(SG60版)
维多利亚剧院
4月25日(星期五)26日(星期六)
晚上7时30分
票价:38元起
购票:sistic.com/events/slocarmen0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