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不认识洛神花。别说不认识,连名字也没听过。可花朵如同小小精灵,它的只要遇过一次,打过一次照面,它就开始在不同场景,以不同形式一次次现身,直到确认你已把它牢牢记住。
去年最后一次总统府开放日,我们跟着公园局导览员在府内花园里走了一圈,一行十多人走走停停,观鸟、赏花、听大树的故事。走着走着,我停下脚步——
眼前的小园圃里,玉立亭亭一整片的洛神花,在近午阳光和微风里轻轻地摇动着。不由得想到,才在不久前,我还没听说过洛神花这种植物,更别说能在园圃的百花丛中认出它来。
是女友小帅让我第一次听说“洛神花”这个名字。去年底有天大家结伴逛巴刹,小帅买了一扎绿油油的青菜,说“这是洛神花的叶子!”这菜叶子形状我瞧着陌生,可《洛神赋》里河洛之神宓妃的仪态万千倒是读过的:那是怎样的花,能配上这个诱人的名字?
隔天恰逢周末采买日,一踏进牛车水湿巴剎,就直奔常去的草药店。店主何小姐手指着不远处一个胶筐,笑说:“洛神叶没有,花可有一整筐呢!”咦,这就是洛神花么?深酒红色的外衣,圆鼓鼓的身子,头顶伸出齿轮状的触角,跟想象中的洛神般花容有点距离。
……
此刻,站在总统府花园里,洛神花精灵又出现了,这回它的形态是阳光下的花枝招展。听着导览员介绍Roselle,心想:“噢,中文名洛神,lo-shen,没准是英文名的音译吧?”
正想着,听导览员开口问大家,你们觉得Roselle花的颜色为何?众人不疑有他,异口同声:红色!导览员听了笑呵呵,示意我们凑近些瞧瞧——看来她早知道我们会这么说。
我凑近枝干细看,Roselle花哪是红色呢,它淡白里透着粉紫,半开半合兀自地开着,那份素雅灵净的气质还真是“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早前见到的“红花”敢情只是花萼,包在每朵花的底部,牢牢地护托着花冠。
还是那句话,一切藏在细节里,得要走近细看方能做准呵。
这回总统府花园一行,结识了洛神花的本尊,感觉已是收获满满,可没想到这还没完。洛神花精灵或许仍不放心,认准我这初入门的人转头就会忘,末了又“让”导览员送上一颗彩蛋:总统府饮品配方(Istana Drink)——洛神花茶(Roselle Tea)。
这是一款浓浓本土风味的自制饮品,配料简单且易得,只需洛神花萼、香茅和酸柑三种材料,我们回家一试就爱上了,冲泡时兴起还会添点山楂或乌梅。如今这款花茶成了我家招牌饮品,玛瑙红的色泽温润纯净,口感微带酸甜,喝过的朋友都说喜欢。
美国自然诗人玛丽·奥利弗(Mary Oliver)的诗:“哦/去爱那可爱的/无法长久的事物”。回头看看,洛神花以叶子示我、以花萼近我、以花朵魅我、以花茶诱我,引我一步步走进它的世界。花木有情,人亦有情,每次相遇便是一场心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