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骆明(原名叶昆灿)的女儿叶丽茜博士发来短信,说她想收集关于骆明的评论,请我帮她找找。我就手头上所掌握的资料发给她。这则短信唤起我对骆明的过往记忆,1980年代初期认识骆明,他对华文文学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我尝试在这里列举其中数个。

2020年,骆明工作室出版骆明文集《亚细安文学路上的回眸》。翻阅书中两篇悼念泰国作家老羊和印尼作家黄东平的散文,回眸的笔触是深情款款的。读了《他为文艺而坚持——我对黄东平的一些认识》之后,才知道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在2014年颁发第三届南洋华文文学奖特别奖给印尼华文作家黄东平,是在第二届得主之一骆明力荐下促成的。

1966-1998年,印尼上演30余年的排华悲剧。根据陈贤茂教授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史》,1981年,黄东平写下《我与〈侨歌〉》一文,详细介绍《侨歌》第一、二部《七洲洋外》和《赤道线上》那种外人完全无法想象的艰辛创作历程。为了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不致于自己的一番心血前功尽弃,他每写成一章,必用六张稿纸间隔套着五张复写纸,透过11层,誊写成六份,分别寄到各处保存起来。由于长期如此誊抄,以致于三根压着笔杆的指头出现不能恢复的凹痕和硬茧。

骆明上文中也有类似的陈述:“据知黄东平在写《红溪惨案》的剧本时,就用5张复写纸,一笔一划一勾地用力写下。这6份文件,除了自留一份,其他分寄他信任的,比较相知的朋友那儿。我就收过这样的文稿。”在黄东平年逾九旬之际,骆明推荐老友获奖,这个奖励虽迟来了几十年,却可从中看到骆明情深的一面。

犹记得2005年,骆明邀我担任《新加坡文艺》主编时,曾吩咐我要“刊发一些关于资深老作家的研究专辑”,唯我当时没深层次地理会他的这番心意,没落实他的编辑理念。现在回想,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一个人的情义有多少,就决定了他在人世间的牵挂有多少。

倡议创立亚细安华文文艺营

在担任新加坡文艺协会会长期间,1988年,骆明倡议创立亚细安华文文艺营。本着东南亚各国华文文艺工作者共聚一堂,讨论共同问题,了解各国最新文学发展,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的良好意愿,该年12月,第一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在新加坡的金门会馆举行,与会者包括:马来西亚:孟沙、韦晕、端木虹、伍良之、梦平、马汉;泰国:方思若、何韵、许静华、姚宗伟、老羊;菲律宾:陈琼华、范鸣英、张灿昭、陈一匡;印尼:茜茜丽亚、冯世才;新加坡:骆明、谢克、笔农、杜诚、杨松年、林锦、孙爱玲、尤今、刘仁心、寒川、叶钟玲、白荷、怀鹰、曾泓、李成利、秦林、垂仰。

从1996年的第五届开始,决议设立亚细安华文文学奖,一国一名,由各国各自推荐。第一届亚细安华文文学奖的获奖作家是菲律宾的吴新钿、马来西亚的韦晕、泰国的黎毅、文莱的傅文成、新加坡的李过、印尼的黄东平。

2018年11月23-25日的第16届由缅北华文教育协会主办,在缅甸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举行,83岁高龄的骆明当时迈着蹒跚的脚步出席了这场文学盛会,以文艺营创始人的身份,与中国驻缅甸总领事王宗颖、该届文艺营筹委会主席尚兴玺,一起主持开幕式。

2004年初,骆明打电话给我,找我参与国家艺术理事会与文艺协会在该年3月至9月联合开展的驻校作家计划。

在该计划下,参与作家有尤今、心珍、馨竹、张曦娜、黄嘉一、陈志锐、吴雪妮、何子石、阿达、刘培芳、怀鹰、彭飞、郑晓莹、朱崇科、云谷涵、潘家福、冼文光、流苏和白荷等;参与学校有国家初级学院、欧南高级中学、南洋女中、中正中学、海星天主教中学、德明政府中学、义安中学、淡马锡中学、法嘉中学、安德逊初级学院、达善中学和美以美中学等。

主办方希望作家到各校给学生进行写作辅导,为华文文艺培养接班人。参与学校对这项计划是支持的,学生也极感兴趣。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经指导老师的修饰,刊发在文艺协会出版的《新加坡文艺报》。

发起编写作家传略与倡设文学馆

新千禧年伊始,在骆明的发起下,文艺协会、新加坡作家协会与锡山文艺中心联合辑录《新加坡华文作家传略》。全书汇集542位新华作家的简介,包括百位已故作家,具有高度的参考价值。

此书在2005年出版后,引起多方关注。印尼作家立人指出,书中的百位已故新华作家中,“有很多都是作品出类拔萃、阅历丰硕、贡献良多的一代精英或师长,其著作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当代狮城作家有好多是印华作协的良朋益友,如寒川、蔡良乾、杨贵谊与陈妙华夫妇、骆明、尤今、廖建裕、周颖南等等,他们都是在学术或工作上勤学苦干才取得突出成果,值得印华写作者认真学习。编写《新加坡华文作家传略》是一项创举,值得印华作协和其他文学社认真模仿,团结合作,也编写一部《印华作家传略》,以收集我国华文作家历史资料,推进我国文艺在新时代有快速卓越的拓展”。

既然新加坡的三大华文文学团体在新千禧年之初能联合出版《新加坡华文作家传略》,那么,时隔20年后,更多新华文学团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邀请其他三种语文的文学团体联合编撰和出版一本属于新加坡四种语文作家的作家传略,应也是可以成事的。

骆明在主编《新加坡华文作家传略》时发现,新华作家群体中,有很多是中正中学的毕业生和老师,这促使他产生倡设一所中正人藏书馆以永久保存中正中学(包括南洋初级学院)毕业生、教师、校长的出版物的念头。2022年4月1日,骆明来电告诉我这个想法,希望我能负起联系南洋初级学院校友捐献出版物给这所藏书馆的工作。我没有理由推辞。

从中正人藏书馆的倡设,我联想到1990年代末期骆明发起创立新华文学馆。为了提供一个可以保存、保护新华文学书刊的地方,使之成为国内外人士了解新华文学史、作家、作品,以作为自修、充实或研究之用,同时也让新加坡年轻一代认识先驱为新华文学所做的贡献,加深他们的使命感,经过十余年的筹措,文艺协会管理的新华文学馆在2012年于月眠艺术中心落户。

开馆之初,馆内藏书超过万册。文艺协会现任会长李选楼曾指出:一、为学生搭建阅读的桥梁。读者能从藏书中了解到南来移民如何参与岛国建设,借鉴前人的经验而努力建国,并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二、馆内的藏书具有保留和推动母语的重要价值。只有当一种语文的创作成果得到重视,著作得以保留,才能产生更大的推动力,促使作家们写出更多佳作,提升国家文化事业。

骆明子女筹建骆明文学馆

骆明这辈子仿佛是为华文文学而生。2024年9月,即使是在医院留医之际,他仍心心念念新华文学馆的前路与中正人藏书馆的创设进度。2025年4月18日,骆明离世的噩耗传来,东南亚华文作家同感悲痛。菲律宾作家王勇愿骆明精神成为亚细安华文文学的薪火之源,泰国作家杨玲(老羊之女)认为骆明永远活在亚细安华文写作人的心中,马华作家马崙说他会铭记这位良师益友。骆明的离世,不只是新华文坛的损失,更是东南亚华文文坛的损失。

叶丽茜透露,骆明临终前两三个星期曾向她、哥哥叶君瑜与姐姐叶美仪表示,希望子女们能创建骆明文学馆。这座文学馆将设在骆明故居林大头路门牌15N号,以永久收藏骆明生前所写的书籍、所编的书刊、他人评论骆明的文献、骆明手稿、其与国内外文友往来的书信,以及骆明数十年来珍藏的万册书籍等,并作为学术研究之用。

骆明希望,拟议中的骆明文学馆必须仔细规划,不可草率行事;而且这座文学馆也不应只是作为藏书之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学讲座或文学展等活动的举办与互动,使之保持活跃。叶丽茜表示,遵照父亲的要求,他们三兄妹需要周密的筹划,将现有房子翻修成文学馆,整理书籍、遗物,安排展品等,待这些筹备工作完成后,就会告知文艺界人士。

我期待,新加坡第一座以作家笔名命名的文学馆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