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物画中,我们经常捕捉到艺术家最纯粹的自我揭示。新加坡文化奖得主、第二代画家洪亚弟(82岁)虽然以油彩风景画闻名,但其实他也画静物,并将首次举行静物画个展“时光物语”,展出1997年至今总共22幅静物画。这也是他第18次个展。
洪亚弟犹记得报读南洋美专(今南洋艺术学院)时,最早上了两年的静物写生课,后转向创作风景画。当时他觉得静物习作画得不好就没收,如果留着,就能从中看出几十年来画风和功力的变化。
不写实想画得更当代
洪亚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我最初是以写实或具象描绘静物,后来想画得更当代,融入现代意识,增添背景,而且物体不是写实的。我想以自己的风格画出内心的感觉与想法。”
展览的几幅1990年代早期作品,比如《花瓶里的花》《向日葵》,花卉还是写实笔触,色彩显得柔和。2000年以后,洪亚弟的静物画主要运用画刀,色彩更为浓烈,也更加突显画面不同层次的厚重肌理,画风更具当代感。
另外,洪亚弟笔下静物画的题材不再限于西方常见的苹果与梨,而是本土化,比如热带水果榴梿与红毛丹、南瓜、南洋早餐元素的鸡蛋、咖啡、面包、油条,还有日常的鱼头、西瓜等素材,甚至新加坡河的一艘大䑩船“漂”到桌面上,宛如道具的船舱摆放苦力吃饭的碗筷与茶壶,可谓画家神来之笔的想象虚构。
延伸阅读
洪亚弟说自己受塞尚静物画的构图与不太写实的影响。静物画在“现代艺术之父”塞尚手中成为典范,他着重画面的构成,色彩静物的立体概念,球体、圆锥体和圆柱体的物体形成他内在世界里和谐的大自然。
静物画中有画
洪亚弟的静物画背景变化不一,时而出现色块,时而有画,有风景,将画面的镜头拉远。《对虾静物》特写桌面上的一对大虾与水壶,同样两艘渔船似的窗外风景暗示了捕鱼到渔获上桌的过程。《红色桌子》突出典型南洋早餐,墙面上挂着一幅风景画。
偶尔喜欢吃麦当劳快餐的洪亚弟,创作的《可乐与汉堡》(2018),增添开出一枝花的窗外背景,让全球化的快餐食物带点雅意,含蕴中国水墨画韵味。他说,以前他爱用中国黑线来勾勒静物,现在较少这样处理。
《镜射》是画家通过镜子的映照与古董家具来写瓶花,视角颇为特别。《吉他与沙锤》是少见的音乐题材。洪亚弟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静物画的诸多可能性。
展览从4月26日至5月12日中午12时至傍晚6时30分,在海卉艺苑(1 Coleman street #04-46 The Adelphi S179803)展出。
